洪崖洞主 作品

第345章 殿试面圣,君前奏对(第3页)

等听完之后,他更是抚须沉吟,脸上露出了几分赞赏之色。

“这个张小山,便是南阳府举荐上来的那个解元,其父张大山献犁有功的那个?”宁宣宗开口问道。

旁边一位内阁大学士连忙躬身回道:“回禀陛下,正是此人。”

“好!好一个‘以工辅农,工商并举,藏富于民,教化为先’!”宁宣宗点头赞道。

“此子虽然年轻,这见识倒也不凡,能从那乡野之间,总结出这般切中时弊的道理来,实属难得。”

他当即便对张小山说道:“张小山,你上前来回话。”

小山闻言,心里头虽然也是紧张得很,可面上却还算镇定。

他连忙走出班列,来到大殿中央,恭恭敬敬地跪下磕头。

“微臣张小山,参见陛下。”

“平身吧。”宁宣宗和颜悦色地说道,“朕看了你的策论,里头提到了不少关于农事改良、手工业发展的具体法子,听着倒也新鲜。”

“你且跟朕仔仔细细地说说,你们那青石村,是如何从一个贫瘠小村,变成如今这般模样的?那些新奇的农具和作坊,又是如何想出来的?”

小山定了定神,便把自己在青石村的所见所闻,还有自家爹爹张大山如何带领村民们兴修水利、改良农具、开办各种作坊、改善民生的种种事迹。

都原原本本地,捡着要紧的,跟圣上回禀了一遍。

他说话虽然还带着几分乡音,可那条理却清晰得很,语气也诚恳。

把个青石村那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得是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宁宣宗听得是津津有味,时不时地,还会插嘴问上几句。

比如那曲辕犁到底比旧犁省了多少力气,那水碓磨坊一日能磨多少粮食,那棉花大豆的亩产到底有多高等。

小山也都一一据实回答,不敢有半分隐瞒和夸大。

这一问一答之间,大殿之上的那些文武百官们,也都渐渐地,被小山所描述的那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青石村给吸引住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山村里头,竟然还藏着这般惊人的智慧和改变的力量。

尤其是当小山说到,他爹张大山,一个目不识丁的庄稼汉,竟然能凭着自个儿的琢磨和从“古籍”上看来的零星记载,就弄出那么多利国利民的好东西来的时候。

宁宣宗更是龙颜大悦,抚掌笑道:

“好!好一个‘天工巧匠’张大山!好一个‘实学解元’张小山!”

“朕先前只当那曲辕犁已是奇巧,却不想,这青石村竟还有如此之多的利民之举,惠民之策!”

“看来,这高手在民间,古人诚不我欺啊!”

他对张小山说道:“张小山,你年纪轻轻,便有此见识和担当,实乃我大宁朝之幸事。”

“朕对你,可是寄予厚望啊!望你将来,能将你在青石村所学所悟,推行到更广阔的天地,为我大宁的江山社稷,多做贡献!”

小山听了,也是激动得热血沸腾,连忙再次叩首谢恩。

“微臣张小山,定不负陛下厚望,必当竭尽所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