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364章 小山归乡,述职献策(第2页)

小山放下酒杯,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回父亲话,一切都还算顺利。”

他开始向家人“述职”。

“孩儿所在的清溪县,虽也算鱼米之乡,但农耕之法陈旧,水利年久失修,百姓的日子……其实也并不比咱们青石村过去好多少。”

“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并未急于求成。”

“而是先用了数月时间,走遍了县内各处乡野,体察民情,绘制舆图。”

“而后,才在知县大人的支持下,借鉴咱们家乡的经验,小范围内,推行曲辕犁和堆肥之法。”

“起初也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守旧的乡绅和书院里的老学究,都说孩儿是‘不务正业,专营末技’。”

“但好在,事实胜于雄辩。”

“试行新法的几处官田,去岁的收成,比周边田地足足高出了三成有余。”

“这下,再无人敢有异议了。”

“如今,清溪县的百姓们,也都开始学着咱们青石村的样子,改良农具,积攒肥料了。”

他这番话,说得虽然平静,但在场的家人,却都听得是心潮澎湃,与有荣焉。

“好,好啊。”张大山抚掌赞道,“做得对。为官一任,就得造福一方,这才是读书做官的根本。”

小山又继续说道:“除了农事,孩儿还发现,当地的吏治也存在不少积弊。”

“一些胥吏与地方豪绅勾结,侵占田亩,欺压百姓,账目更是混乱不堪。”

“孩儿在您和豆子弟弟的启发下,斗胆向知县大人提议,用咱们家那种‘复式记账法’,对全县的赋税钱粮,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查。”

“虽然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也确实查出了数千两银子的亏空,为县衙追回了不少损失。”

“知县大人对此颇为赏识,如今已将县里的钱谷赋税之事,大部分都交由孩儿协理了。”

听着儿子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政绩”。

张大山的心里,充满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