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383章 外地学子,慕名而来

青石学院的名声,如同插上了翅膀的蒲公英种子,乘着“青石商会”的东风,飘向了南阳府之外的、更广阔的天地。

曾经那个偏僻闭塞的青石村,如今竟也变得车马喧嚣,人来人往。

村里不仅开起了专门接待外地客商和学子家眷的“青石客栈”,甚至还有了第一家专卖“青石纸”和笔墨纸砚的“文宝斋”。

村口那条新修的石板路上,时常能看到挂着外地牌照的华贵马车。

车上下来的,大多是衣着体面的商人,和他们那些眼中带着几分好奇、又带着几分傲气的半大孩子。

他们,都是“慕名而来”,为家里的子弟求学的。

这日,村口更是来了一列不寻常的队伍。

那为首的马车,竟是用最名贵的金丝楠木打造,车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拉车的,也是四匹神骏非凡的北方大马。

车队停稳,一个穿着苏杭特有锦缎的中年商人,在数名护卫的簇拥下,走下马车。

他正是江南最大的茶叶商人之一,身家巨万的孙掌柜。

而他此行,不为贩货,不为通商。

只为他那个让他头疼不已的宝贝儿子,能入青石学院求学。

在张家的正堂里,这位见惯了达官显贵的孙掌柜,竟也对一身布衣的张大山,和一身旧儒衫的周先生,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张男爵,周山长,在下从苏州而来。”

“久闻青石学院大名,说此地不光教圣贤文章,更教安身立命的实学。”

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那个有些不情不愿的儿子身上。

“我这犬子,名叫孙思远,自小顽劣。”

“于经义之道上,毫无天分,请遍了江南名师,都说他不是读书的料。”

“可他偏偏,对那些个算学、格物之道,颇有兴趣,整日里不是摆弄算盘,就是拆解家里的钟表、机巧之物。”

“那些名师宿儒,都说此乃‘奇技淫巧’、‘商贾末技’,不屑一教。”

“在下听闻先生此处有教无类,不拘一格降人才,故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望先生能收下犬子,让他学一门真本事,将来不至于饿死。”

周文轩在一旁微笑着解释道:“孙掌柜,我等并非轻视圣人经典。”

“只是以为,教书育人,当因材施教。”

“经义文章,是修身齐家之本。但这格物算学,亦是安身立命、兴利除弊的大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