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396章 《青石杂谈》,记录心得(第2页)
“杂谈?”
“对。”张大山解释道,“就是一份小册子,不用太厚,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出一期。”
“专门用来记录和交流咱们的心得体会。”
他将自己的构想,详细地说了出来。
“第一,要记录‘技术心得’。”
“铁牛、柱子他们,在生产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解决的,都可以写下来。”
“比如,如何让钢材淬火时不易开裂,或者如何让木料拼接时更严丝合缝。”
“这些经验,对所有学百工科的学生来说,都是千金不换的宝贝。”
“第二,要记录‘格物观察’。”
“咱们的格物科,可以记录下每月的物候变化,庄稼的生长周期,甚至是一只蝴蝶从卵到成虫的全过程。”
“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和记录咱们身边的世界。”
“第三,要刊登‘商贸信息’。”
“石头从外面带回来的市场行情,哪个地方的棉花便宜了,哪个地方的丝绸又涨价了,都可以刊登出来。”
“这份信息,要免费送给咱们商会的所有成员,让他们都知道,跟咱们合作,是有大好处的。”
“第四,要选登‘学子文章’。”
“学院里学生们写的好文章,好心得,无论文科还是专科,都可以选一些印上去。”
“这不仅是对他们的鼓励,也能让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最后,还可以摘录‘小山来信’。”
“小山在外面做官,他看到的,听到的,关于朝廷的政策,关于民间的疾苦。”
“摘录一些,也能让咱们和孩子们,开阔眼界,了解天下大事。”
张大山这番构想,让周先生和林先生都听得是两眼放光。
他们知道,这薄薄的一份“杂谈”,其背后所蕴含的能量,是何其的巨大。
它不仅仅是一份刊物。
它是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一个信息流通的渠道,更是一个凝聚人心的、强大的文化武器。
“好,好啊!”周先生激动地一拍大腿,“男爵大人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此事,便由老夫,亲自来牵头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