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靖翔 作品

第198章 范阳夜宴

长安·太极宫·甘露殿

殿内烛火通明,龙涎香的气息依旧清雅,却压不住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药味和一种无形的沉重。御榻之上,李琰半倚在厚厚的锦缎引枕中,脸色依旧苍白,但比之前几日多了几分生气。左肩的绷带换过,不再透出刺目的暗红。太医令刚刚诊完脉,留下“陛下脉象渐趋平稳,然阳毒蛰伏,脏腑之创仍需静养百日”的医嘱,躬身退下。

御榻旁,一张铺着明黄锦缎的小几上,堆叠着小山般的奏疏和账簿。上官婉儿身着素雅的月白色宫装,外罩一件银狐裘坎肩,衬得她愈发清瘦。左肩处被固定着,用丝绦悬在颈间,右手腕也缠着厚厚的细麻布。她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那双明澈的眼眸已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与智慧,如同寒潭映月。此刻,她正用尚能活动的左手,极其艰难却一丝不苟地,用一支特制的细杆朱笔,在一本摊开的、厚如砖石的《河北道诸州赋税钱粮总录》上勾画批注。

每一次细微的抬手,都牵扯着肩骨的疼痛,让她秀眉微蹙,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但她咬着下唇,专注的神情没有丝毫动摇。高力士侍立一旁,小心翼翼地替她翻动沉重的书页。

李琰的目光,并未落在奏疏上,而是静静地落在婉儿身上。看着她因伤痛而微蹙的眉尖,看着她专注批阅时紧抿的唇角,看着她手腕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心底翻涌。是愧疚?是心疼?亦或是…一种劫后余生的、难以言表的庆幸与珍视?长安的血雨腥风,差点夺走了她。

“咳…”李琰轻咳一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他刻意放柔了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婉儿…歇息片刻吧…这些…让户部的人先核着…”

婉儿闻声,抬起眼帘,那双清亮的眸子看向李琰,露出一抹极淡、却足以安抚人心的浅笑,声音轻柔却坚定:“陛下宽心,臣无碍。户部呈上的总录,条目虽清,然勾稽之道,需前后印证,非亲力亲为恐有疏漏。”她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回账簿,朱笔精准地点在“范阳节度府·天宝十载秋税粮秣”一栏的数字上,眉头却蹙得更紧。

“陛下,”婉儿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左手玉指顺着那行墨字缓缓划过,最终停在一个庞大的数字上。“您看此处,范阳节度府所报秋税粮秣,折粟米计一百二十万石。”

李琰目光微凝。范阳…安禄山…这个名字如同阴影,始终盘踞在他心头。他示意婉儿继续说。

“臣查阅了前载、再前载之数,”婉儿朱笔轻点旁边两行小字,“范阳辖境,幽、蓟、檀、妫、易诸州,虽为河北重镇,然土地产出有限。去岁大熟,其报粮秣为九十五万石,已属丰盈。前载平年,报八十七万石。而今年…”她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李琰:“幽州等地奏报,入秋后雨水偏少,恐有小歉。然安禄山所报秋税,竟反超去岁大熟之数二十五万石!凭空多出三成有余!”

“凭空多出三成?”李琰眼中寒光一闪,声音低沉下来。赋税钱粮,国之命脉,更是藩镇命门!虚报瞒报,不是贪腐,便是…有不臣之心!

“正是。”婉儿肯定地点点头,朱笔在“一百二十万石”旁重重画了一个刺眼的朱圈!“臣核对了转运使司的漕运记录、幽州太仓的入仓凭据副本,以及当地常平仓的存粮簿册…三处账目虽有勾连,却存在诸多无法自圆其说的勾抹、涂改和日期错漏!尤其是转运司记录中,从永济渠发往范阳的最后三批粮船,总计应运粮秣三十万石,其核验签押的笔迹…臣观之,似出自同一人之手,且墨色浓淡、笔锋走势,与前后记录迥异!显系…伪造!”

伪造漕运记录!虚报税粮!这已不是简单的贪渎!安禄山截留如此巨量的粮秣,意欲何为?养兵?囤积?还是…备战?!

一股冰冷的寒意,如同毒蛇,瞬间缠绕上李琰的心脏!比肩胛的伤口更痛!他猛地坐直身体,剧烈的动作牵扯伤口,带来一阵撕裂般的剧痛和眩晕,让他眼前发黑,闷哼一声,额头上瞬间布满冷汗。

“陛下!”婉儿和高力士同时惊呼!

“无妨!”李琰强忍着剧痛和翻涌的气血,抬手阻止他们上前。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喉咙的腥甜,目光死死盯住账簿上那个被朱圈标注的刺目数字,声音如同淬了冰的刀锋:

“好…好一个安禄山…好一个…忠心体国!”

“虚报税粮…截留漕米…他这是…要给自己…囤一座…起兵造反的…粮山吗?!”

“苏定方——!”李琰猛地转头,目光如电射向侍立在殿门阴影处、如同铁塔般的玄甲大将军!

“臣在!”苏定方一步跨出,甲胄铿锵,抱拳躬身。

“即刻!”李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决断,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

“以兵部勘合之名…遣精干御史…会同户部、转运司干员…”

“…组成…暗巡使团!”

“…秘赴…河北!”

“…明查漕运…暗核仓廪!”

“…重点…给朕盯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

“…尤其是…安禄山!”

“…凡有…勾结串联…虚报瞒报…私蓄甲兵粮秣…之实证…”

“…无论…涉及何人…”

“…就地锁拿…押解回京!”

“…敢有…阻挠抗命者…”

“…以谋逆论处——!”

“…先斩后奏——!!!”

“臣!遵旨!”苏定方眼中精光爆射!抱拳领命,转身大步流星而去!铁血的气息瞬间充斥大殿!

李琰疲惫地靠回引枕,胸口剧烈起伏,额角冷汗涔涔。婉儿担忧地看着他,轻声道:“陛下…安禄山经营河北多年,树大根深…此去…凶险万分…”

“凶险?”李琰缓缓闭上眼,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而苦涩的弧度。“再凶险…也险不过…让这头…养在卧榻之侧的…豺狼…继续…肥下去!”

他睁开眼,目光投向殿外那被高墙分割的、铅灰色的天空。范阳…安禄山…这场席卷帝国的风暴,已在无声中,悄然酝酿!

吐蕃·逻些城

高原的阳光,失去了云层的遮挡,变得异常炽烈而刺眼,如同无数烧红的钢针,狠狠扎在皮肤上。稀薄的空气带着刺骨的寒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铁锈般的血腥味和肺腑撕裂般的痛楚。

昔日庄严肃穆、金顶辉煌的布达拉宫,此刻已沦为一片狼藉的战场!巨大的宫墙布满烟熏火燎的痕迹和刀劈斧凿的创口,精美的壁画被污血和烟尘覆盖,断裂的经幡在寒风中无力地飘荡。宫墙内外,到处是倒伏的尸体——吐蕃士兵、僧侣、宫人…粘稠的鲜血将洁白的石阶和地面染成一片片刺目的暗红,在阳光下迅速冻结成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硝烟和尸体烧焦的恶臭。

象征着吐蕃王权的巨大金顶,此刻,一面被硝烟熏染、却依旧倔强挺立的雪白鹰旗,正在凛冽的寒风中猎猎招展!旗面上那展翅擒蛇的雄鹰,如同俯视着这片被征服的土地!

高仙芝一身银甲早已被血污和烟尘覆盖,白袍也成了褴褛的赭红色。他手持丈八银枪,枪尖上的血珠尚未完全凝固,站在布达拉宫最高处、昔日赞普议政的金顶平台边缘。寒风卷起他染血的战袍,猎猎作响。他俯瞰着下方如同蚁群般溃逃、消失在通向西南方山峦道路中的吐蕃残兵败将,以及更远处、那座在战火中呻吟的圣城逻些,脸上没有任何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冰冷的、如同高原寒冰般的杀伐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