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闲客 作品

门当户对(六)(192)

门当户对(六)

时光荏苒,沐晴三岁了,背着小书包,像只欢快的小鸟,蹦跳着进了小区配套的幼儿园。陈母李芳肩上的担子卸下了一部分,却并未轻松多少,因为王沐阳——那个在宽敞新家里出生的小家伙,已经会满地乱爬,咿咿呀呀地表达着对世界的无限好奇,正需要寸步不离的看护。李芳的生活重心,无缝切换到了这个咿呀学语的小外孙身上,接送沐晴之余,便是围着沐阳转。

就在沐阳刚学会扶着茶几颤巍巍站立的时候,鲁南县城传来了好消息:王建国和张玉芹双双到点,正式退休了。虽然养老金数额不高,但每月固定到账的钱,像两股涓涓细流,汇入了这个大家庭的经济池子,带来了久旱逢甘霖般的踏实感。

“业鹏,礼华,”张玉芹在电话里的声音透着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决心,“我和你爸商量好了,我们这就去济南!那文具店,盘出去了,不开了!以后啊,我和你爸,专心给你们带沐阳!晴晴有姥姥接送幼儿园,沐阳就交给我们!你们年轻人,安心去拼事业!” 这个决定,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回归家庭的决绝。王建国在电话那头也闷闷地“嗯”了一声,表示赞同。

王业鹏和陈礼华都愣住了。公婆要长住?这意味着,128平米的大房子里,将正式容纳下他们小两口、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四位老人(陈父陈母租住在同小区附近)。空间是够了,但生活的密度和复杂度,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妈,你们……真考虑好了?店盘了,以后想回去可就……”王业鹏有些迟疑。

“考虑好了!”张玉芹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钱是挣不完的,孙子才最重要!我们这把年纪,就想看着孩子们,帮衬着你们把日子过好。就这么定了!”

几天后,王建国和张玉芹带着简单的行李,风尘仆仆地踏进了济南的新家大门。他们的房间,李芳早已细心收拾好,床单被褥都是新的。看着满地乱爬、虎头虎脑的小孙子沐阳,老两口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张玉芹立刻进入状态,熟练地抱起沐阳,嘴里“乖孙乖孙”地叫着。王建国则默默地去阳台,研究那几盆陈父搬来时养的绿植。

老房子(陈父陈母无偿过户给女儿的那套软件园旁的两居室)很快租了出去。位置好,租金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略高一些。这笔稳定的租金收入,加上王业鹏和陈礼华这几年工作愈发稳定、收入持续增长(王业鹏又升了一级,陈礼华的主管位置也坐得更稳),以及两边老人退休金的涓滴补充,小家庭的经济状况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曙光。

一个周末的晚上,王业鹏把一张银行卡郑重地推到岳父陈志远面前。

“爸,妈,”他语气诚恳,“这是当初买房时,我们借你们的二十万。连本带利……哦不,没有利,连本带本,都在这卡里了。一分不少,您二老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