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丹青岐黄?墨韵中的医道迷局(第2页)
“越是接近真相,越要稳住阵脚。”灵枢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在他胸腔中翻滚,试图驱散心底蔓延的不安。他下意识地握紧腰间的金针,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针尖,却见残留的黑雾正缓缓变幻,化作狰狞的人面鱼形状,仿若在向他示威,挑衅着他的勇气与决心。这诡异的一幕,让他的心猛地一紧,好似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寒意瞬间传遍全身。他强忍着内心的惊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处那在血雨与雾气中若隐若现、充满神秘与未知危险气息的山脉轮廓,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或许我们该换个方向——神农氏将医道藏于九窍灵台,却也留下诸多典籍,说明知识的传承需要不同载体。你看这天地间的万物,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方式,医道的传承又何尝不是如此?就像那神农尝百草,以自身试药,不也是在探索医道传承的可能性?我们也能另辟蹊径。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们也定能踏出一条血路。”他的声音在这空旷的医馆内回荡,可话音落下,回应他的只有窗外那呼啸而过的狂风,风声凄厉,仿若来自九幽地狱的恶鬼咆哮,似在无情地嘲笑这渺小的决心。素问微微点头,她明白灵枢所言极是,只是这新的方向,又该从何处寻起,心中满是迷茫,仿若置身于一片茫茫云海,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就在此时,窗外惊雷炸响,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仿若要将天地撕裂,让世间万物都为之颤抖。一道耀眼夺目的闪电,如同一把利剑,瞬间将黑暗的世界点亮,那光芒短暂却又极其强烈,让人几乎睁不开眼。就在这电光火火之间,医馆的墙上,竟毫无征兆地浮现出古老的甲骨文。那些文字,仿佛被一双来自远古、带着神秘使命的神秘之手书写,闪烁着神秘而幽微的光芒,透着一股难以言喻、让人脊背发凉的诡异气息。待仔细看去,文字排列成一首令人毛骨悚然的诗:“岐黄入画骨,墨韵通神明。欲破幽冥局,且听丹青鸣。”素问瞧见这一幕,瞳孔瞬间骤缩,脖颈处的人面鱼纹仿若被点燃一般,剧烈发烫,仿佛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皮肤下肆虐,随时可能破体而出。她的声音颤抖不已,带着深深的震惊与难以置信:“这是《连山易》的预言诗!难道说,艺术才是解开九窍灵台秘密的关键?《连山易》乃上古奇书,记载着无数神秘之事,这预言诗或许就是我们新的指引。可若真如此,前方等待我们的又会是什么样的挑战?那未知的前路,究竟隐藏着多少难以想象、足以让人望而却步的危险与谜团?”她的话语中,既有对新线索的期待,又难掩对未知恐惧的颤栗,毕竟他们面对的,是连古籍都语焉不详、仿若禁忌般的存在,每一步都可能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灵枢凝视着墙上的甲骨文,陷入了沉思,他在脑海中飞速搜索着关于《连山易》的记载,试图从中寻得更多线索,解开这重重谜团。
灵枢听闻,陷入沉思。片刻之后,脑海中仿若一道灵光闪过,他想起古籍中那段关于“上古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自有通天彻地之能”的记载。刹那间,他的眼神陡然一亮,仿若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曙光,那光芒虽微弱,却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他激动地在屋内来回踱步,因血雨浸湿而变得湿滑的地板,在他的踩踏下,发出沉闷而又略显慌乱的声响。“绘画、诗歌皆是文字的延伸。你想,仓颉造字时天地异象频生,说明文字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而绘画和诗歌,作为文字的变体,同样能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若能将医道融入艺术,或许既能传承知识,又能找到对抗邪祟的线索。这就好比用不同的钥匙,去开同一把锁。但我们真的能找到那把正确的钥匙吗?”他的话语中充满希望,可眼底却有着深深的忧虑,毕竟他们面对的敌人,强大到能轻易操控天地异象,在这浩瀚的天地间,他们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如同蝼蚁面对巨人。素问微微皱眉,思索着灵枢的话,她担忧道:“可艺术又该如何与医道融合,这其中的门道,我们又该如何探寻?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条未知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灵枢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着素问,说道:“总有办法的,我们一步步来,总会找到那扇通往真相的门。哪怕这扇门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我们也定能将其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