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药船泛海通异域,针影横空贯道墨(第2页)
墨羽突然发现,石塔的灯光在海面上组成阵图,与船舱的地基轮廓完全吻合。“这是‘四海归一阵’,道家布阳阵,墨家布阴阵,梵僧布意阵,缺一不可。”少年的青铜药杵在地上划出阵纹,“您看阵眼的位置,正好对着药炉,炉里的药渣正在组成‘守心’二字——原来我们一直住在三派传人的阵法里。”
此时,石塔的大门突然打开,里面飞出无数竹简,在空中组成“医道无界”四个大字。明轩认出其中一卷是《墨子?兼爱》,却在结尾处发现了阿拉伯的“万物同源”;另一卷《道德经》的空白处,有人用墨家的“矩”形符号画满了印度的“脉轮”图。
灵枢望着空中的竹简,突然明白师父临终前说的“道墨梵互转”是什么意思:道家的“无为”不是不作为,是如墨家“非攻”般的守,如梵僧“涅盘”般的静;墨家的“兼爱”不是滥爱,是如道家“博爱”般的慈,如梵僧“慈悲”般的仁。他将青铜针抛向空中,针身在空中旋转,画出道家的圆、墨家的方与梵文的“卍”,最终合成个完美的“中”字。
船舱外的钟鸣突然急促起来,石塔的灯光开始闪烁,像是在示警。墨羽指着海面上的阵图,有处意阵的梵文正在变淡,露出底下的道家符纸。“玄冥医盟在破坏阵眼!”少年的声音发颤,“他们想让三派传承彻底割裂!”明轩抓起桌上的乳香,树脂的“道墨梵”三字突然化作三道光,分别飞向石塔的道阁、墨阁与梵阁。“张师兄说过,乳香的‘香’字,就是‘香气通三界’的意思。”他望着光轨在空中交汇,“只要我们记得医道不分国界,他们就破坏不了!”
灵枢将《针经》抛向空中,书页散开时,道家的“气”、墨家的“力”与梵僧的“意”在字里行间流转,组成一道金光,护住了石塔的阵眼。“《庄子?天下》说‘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他握紧素问的手,“三派传承就像这船舱的梁柱,少了一根,就撑不起这片海。”
石塔的灯光稳定下来,空中的竹简渐渐落回塔中,只有一卷《道墨梵合璧》飘到船舱,落在明轩手中。书卷的最后一页,画着个未完成的阵图,一半是道家的“七星阵”,一半是墨家的“九拒阵”,另一半是印度的“莲花阵”,空白处写着:“待有缘人补全,方得医道真谛”。
船舱外的钟鸣再次响起,这次带着祥和的气息。素问望着石塔顶端的铜铃,铃舌的“传灯令”正在发光,与船舱的烛火遥相呼应。“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她轻声说,“就像这道墨梵三家,时而分,时而合,最终都是为了守护苍生。”明轩指尖捻开《道墨梵合璧》泛黄的书页,半块玉佩“啪嗒”落在掌心,温润的玉质带着陈年的松烟香与安息香的混合气息。他屏住呼吸将玉佩与灵枢的“守心佩”对接,只听“咔”的轻响,两块玉合为完整的太极图,阴阳鱼的眼位突然弹出三枚细如发丝的银针,针尖分别刻着“道”“墨”“梵”三字,在烛火下泛着幽光。
玉佩背面的传人名录刻痕深邃,墨子与老子的名字共用一道刻痕,仿佛两人并肩而立;阿拉伯的伊本?西那名字旁,有人用朱砂补了朵阿拉伯数字组成的莲花,与道家的云纹、墨家的矩尺纹缠绕成环。最末三个空白处的石质异常温润,隐约可见人体经络的浅痕——明轩突然惊觉,那痕道路径与他、墨羽和船舱外那个神秘女孩的脉象完全吻合。
“这空白的位置...”墨羽凑过来,发现空白边缘的刻痕并非无序,而是用墨家的“细刻刀”精心凿出的星图网格,“您看这网格的密度,正好能刻下三人的生辰八字,与《道墨梵合璧》每卷的开篇星象相对应。”他指着空白旁的暗纹,那是三枚交织的针影,分别指向道家的“丹田”、墨家的“命门”与印度的“心轮”,“这是要新传人用三派医道,共续这传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