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清 作品

第85章 刘氏家录(第2页)

赵老六看着赵明渐渐恢复血色的脸,激动得差点跪下:“李道长!您真是活神仙啊!赵总他......他没事了吧?”

李炫摇摇头:“只是暂时压制,要想彻底解除血契,还得找到施术者,或者......”他顿了顿,“找到替代的龙气。”

“龙气?”赵老六一脸茫然。

李炫没多解释,转而问道:“山庄里有没有什么老物件?特别是和这口井有关的,比如石碑、古书之类的?”

赵老六挠挠头,突然一拍大腿:“有!赵总书房里有个保险箱,里头锁着几本祖传的账册,听说是老刘家太爷爷留下的,里头好像提过这口井!”

李炫眼前一亮:“带我去看看。”

赵老六领着李炫穿过长廊,来到赵明的书房。书房里摆着红木书架,上面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从现代商业管理到线装古籍应有尽有。赵老六走到一幅山水画前,掀开画框,露出后面的保险箱。

“密码只有赵总知道......”赵老六尴尬地搓着手。

李炫没多言,直接掏出幽冥刃,刀尖轻点保险箱锁孔。一缕阴气渗入,只听“咔哒”一声,保险箱应声而开。

赵老六瞪大眼睛,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这......这......”

李炫没理会他的震惊,从保险箱里取出几本泛黄的线装册子。最上面一本封面上用毛笔写着《刘氏家录·光绪二十三年》。

“这是......”李炫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记载着:

刘氏七世孙明德谨录

余本寒门,幸得祖荫,中得秀才。虽未能更进一步,然读书明理,不敢忘先人教诲。今特录家事,以传后世......

李炫挑了挑眉:“这老刘家祖上还是个秀才?”

赵老六凑过来:“听说老刘家祖上确实读过书,后来家道中落,才搬到这边守祖坟的。”

李炫继续往下翻,在中间部分发现了一段记载:

戊戌年六月初八,有道人自号青云,至庄借宿。言此井通龙脉,需人看守。余观其有道,允之。道人遂于井旁结庐,日诵经文,夜观星象......

“青云道人?”李炫心头一震,“这井果然有来历!”

他快速翻到后面,又看到一段记载:

庚子年七月廿一,洋人入京,天下震动。青云道人夜观天象,言国运有变,翌日辞行,曰:“贫道此去,或不能归。此井关乎一方气运,望君善加看护。”余问其故,道人只言:“此井通幽冥,下有龙气,若为奸人所夺,必有大祸。”

道人去后三月,有东洋兵至,于井周徘徊不去。幸得道人留有符咒,东洋人不得其门而入,悻悻而去......

李炫的手指微微发抖。这段记载印证了他的猜测——这口井确实非同寻常,而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东瀛人盯上了!

“李道长,这上面写的啥啊?”赵老六好奇地问。

李炫没回答,继续翻找。下面一本册子封面写着《刘氏家录·民国二十六年》,字迹比前一本潦草许多,显然书写者的文化水平不如那位秀才祖宗。

丙子年七月初七,有东瀛商队至庄,欲购古井。予拒之。夜半,井水泛红,有异响如龙吟。请柳仙祠道长镇之,三日乃平。道长言,井通地脉,下有龙气,不可轻动。东瀛人悻悻而去,然予疑其必复来......

李炫的手指微微发抖,继续往下翻阅。这本民国时期的记事本字迹潦草,有些地方甚至被水渍晕染,仿佛记录者曾边写边流泪。

“丁丑年腊月初八,东瀛兵又至,掳走村中壮丁十余人,缚于井台,欲行血祭。予冒死阻拦,被鞭笞数十,几丧命。幸得国军游击队突袭,东瀛兵仓皇退去,然村人已死其七......”

这段文字旁边还画了一个简陋的井台图案,周围躺着几个小人,旁边标注着“亡”字。李炫的心猛地一沉,这些东瀛人竟然用活人祭祀!

翻到下一页,字迹更加潦草,仿佛记录者在极度愤怒或恐惧中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