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集:《科技伦理与人类共同命运》
宣言之下
凌晨三点,联合国大厦三层的会议室依然亮着灯。林砚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面前的全息投影还在滚动播放着全球各地的抗议画面——印度农民焚烧基因编辑作物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硅谷的Ai工厂外聚集着举着“算法即枷锁”标语的示威者,而在肯尼亚的难民营里,刚刚分发的营养补充剂因为标注着“基因改良”字样,被惊恐的母亲们倒进了泥坑。
“第17版草案,还是没能通过宗教顾问团的审核。”助理小陈把一杯热咖啡放在她手边,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梵蒂冈的代表说,‘人类共同命运’这个词,消解了神权对生命的最终裁决权。”
林砚之端起咖啡杯,指尖传来的温度却暖不透心底的寒意。作为全球科技伦理治理委员会的秘书长,她已经带领团队在这里熬了整整四十天。窗外的曼哈顿夜景璀璨如星河,可这份璀璨背后,是正在撕裂的世界——当基因编辑技术能治愈遗传病却也能定制婴儿,当Ai能预测自然灾害却也能操控舆论,当太空采矿能解决能源危机却也点燃了星际殖民的野心,人类第一次站在科技的悬崖边,连呼吸都带着伦理崩塌的危险气息。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俄罗斯代表安德烈带着一身寒气走进来,手里捏着份皱巴巴的草案:“中国团队刚传来消息,他们接受‘基因编辑仅用于治疗性目的’的条款,但要求在太空资源分配里加入‘发展中国家优先开发权’。”他顿了顿,指腹划过“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全面禁止”那一行,“但美国那边咬死了要保留‘防御性Ai武器’的例外条款。”
林砚之的目光落在投影屏幕角落的实时数据上:全球已有17个国家秘密开展基因增强实验,23家科技巨头的Ai系统被曝存在种族歧视算法,月球背面的采矿权争夺已经引发了三次小规模冲突。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日内瓦的那场听证会,一位尼日利亚的环保专家声泪俱下的控诉——西方公司用“气候工程”的名义在撒哈拉上空播撒硫酸盐,却导致下游国家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