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掌心痣(五)

桉家的丑闻在小镇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本高门大族的桉家,顿时变得门可罗雀。

而桉已定的婚事自然也被对方婉拒,她整日里神情恍惚,时而痴笑,时而流泪。

也常常对着空无一人的角落自言自语。

起初,家人还对她怀有一丝希望,安排了专人看护她,生怕她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

那位专门照顾她的老妇人,每天都会耐心地陪伴在她身边。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桉的病情并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家人的耐心也渐渐被消磨殆尽,看护她的老妇人也被调往了别处。

桉家的老爷因为生意上的事情,经常不在家,家丁们对桉的看管也愈发松懈。

那一天,机会终于来临,趁家丁们忙碌之际,桉悄无声息地逃离了这个让她心碎的地方。

她像一只被囚禁已久的小鸟,终于挣脱了牢笼,飞向了自由的天空。

她一路走走停停,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过去的留恋。

路边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似在向她招手,欢迎她来到这个全新的世界。

桉一路向南走,凭借着自己识文断字的能力,零零散散地代写一些书信,勉强维持生计。

冥冥之中,她总觉得有人在暗中保护着她,让她的旅途格外顺利。

夜晚,她蜷缩在破庙的角落,仰望星空,脑海里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某一天,她来到一个繁华的小镇。

在小镇的街头,她看到了一对老两口在卖糖画。

那老爷爷手法娴熟,轻轻一转,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糖画便呈现在眼前。

桉被他们的技艺吸引,驻足观看,一直到收摊都没有离去。

询问之后,老两口见她可怜,便收留了她。

在老两口的悉心教导下,桉学会了糖画的技艺。

她开始在周边的小镇上,走街串巷,卖起了糖画,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桉的糖画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加入了自酿的花蜜,味道甘甜,吸引了许多孩子和大人前来购买。

日子虽然清贫,但她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快乐。

谁也没想到,终于有那么一天,老天爷竟然真的大发了慈悲。

那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桉正在街头卖糖画,突然有个眉清目秀的孩子来问她买糖蝉。

她的心一时之间都慌乱了,脑子里不断问自己,是不是楠回来找她了。

原本已经心如死灰,却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桉果断地将自己其他地方的房子退租,在这个孩子所在的镇子落了根。

但她也是非常理智的,知道自己这辈子能第二次遇见楠,已经是老天爷的恩赐。

她绝对不会打扰他的新生,只要能够在他身边默默看着他长大,

成家立业,已经是最大的幸事。

况且她一直以来爱的是楠,而眼前这个,在她心中只是一个孩子,一种寄托。

她愿意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疼爱,但也只会在需要时出现,绝不干扰任何他的人生。

安读完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他闭上眼,仿佛能听到少年清朗的笑声,少女羞涩的嗔骂,还有那双交握的手在宣纸上流淌的墨色。

轻轻抚摸着照片上的黑痣,忽然想起婶子信末的附言:“那枚玉蝉,如今就在你手中。”

安打开红布袋子,里面是一枚做工异常精致的翠绿色玉蝉,造型就如婶子给他做的糖蝉那般栩栩如生。

他猛然攥紧玉蝉,泪水终于决堤。

原来命运从未让他们分离,那些未完成的画,未说出口的告别,终于在岁月的长河中,找到了重逢的归途。

泪滴坠于信纸,喉头哽咽如鲠。

那夜,安独坐书房至天明。

他忆起糖画婶子总在冬日呵手取暖的模样,忆起她糖勺搅动糖浆时哼的民谣。

而这一切,和那些未说出口的爱与憾,早已随时代的洪流,湮灭在烽火与变迁中。

翌日,他将铁皮盒藏于樟木箱底,与母亲遗留的旧物并列。

此后每逢清明,他总会燃一柱檀香。

安亦渐渐明了,生命中的相遇与错过,皆是时代的烙印。

自此,他笔下撰写的新闻,总多了一份对乱世中渺小人生的悲悯。

民国三十七年冬,安将糖画婶子遗留的银票捐予难民学堂。

他在捐册上写道:“愿此银两,暖孤寒之童,如她曾暖我幼时掌心。”

夕阳西下时,他站在租界阳台,望着远处渐渐模糊的城市轮廓。

恍然觉得,糖画婶子的魂灵,或许终于化作一缕青烟,随江风寻到了她未曾圆满的青春。

(写到这里,整个故事收尾成功。可是...竟然还少400多字凑2000。

也不想接下篇的开头影响这篇的凄美感,那可怎么办哟...真的是让人烦恼。

想来想去,就聊聊两位我很喜欢的亡国皇帝吧。

李煜与赵佶皆以艺术造诣着称于世。

李煜工书善画,精通音律,尤以词作名垂青史,其词风从华丽婉约到沉郁悲凉。

赵佶则独创“瘦金体”书法,花鸟画作更是独步古今,将宫廷绘画推向巅峰。

他们对文艺的痴迷远超治国之志,终致江山倾覆。

李煜的《虞美人》是我初中时最喜欢的一首诗,字字泣血,哀婉至极。

还记得当时特意为这首诗做了一个ppt,读书会中进行了分享。

赵佶的《在北题壁》,“萧条孤馆一灯微“,“目断天南无雁飞”,亦流露无尽孤独与寂寞。

李煜生于七夕,逝于七夕,这个巧合恐不是老天爷的嘲讽?

赵佶梦后,挥笔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此举铸就了汝瓷的天青色釉,也甚是妙哉~

命运以艺术馈赠他们不朽之名。

后世论者常认为,若无帝王之位,李煜或成一代文宗。

而赵佶的艺术辉煌和让人瞠目的收藏品却难离权力支撑。

在我眼中吧,两者皆各有其丰厚的文学造诣。

前者是词,后者是画与字,都深得我心。

正正好好2000字,完美,收工~

明个儿见,宝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