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迫在眉睫(第2页)
“更始皇帝刘玄的军队是拿下了洛阳城不假,可是他并没有乘势进攻,消灭了你我他,赤眉军照样风火火,绿林军依旧把持着不少大好河山,就是铜马军也依旧活跃在冀州各地的大山里,我们还是我们,他又奶我何?”
这是绿林军、赤眉军、铜马军等等各地军阀普遍想法。
虽然,他们表面上表示臣服更始皇帝刘玄,但是,骨子里却满是不服气,一身反骨!
特别是分布全国各地的赤眉军动作最大,时常跃跃欲试,想要和更始皇帝刘玄扛扛膀子,争争江山。
不过,此时赤眉军的势力虽然强大,总部却远在山东,毕竟山高皇帝远,对京畿长安影响不是很大。而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就不同了。
作为距离京畿重地最近的河北各路势力,虎视眈眈,这是最让刘玄放心不下的。
特别是河北三王:
真定王刘杨,
赵缪王刘林,
广阳王刘接,
以及铜马军,等各路军阀都在做着皇帝的美梦。
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安睡?
朝廷之上,更始皇帝刘玄,听罢大司徒刘赐的进谏之后,更加心神不宁。
如何招安河北迫在眉睫。
“那依各位爱卿的意见,派哪位将军,前往河北最为合适啊?”
更始皇帝刘玄声音软糯,讨好地询问众大臣。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莫衷一是。
“臣以为,派司隶校尉刘秀前往河北,行招安之事最为合适。”
大司徒刘赐颇为看好刘秀。
这个刘赐也是刘秀的堂兄,并且自幼和刘演交好,在刘演被冤枉赐死后,他一方面与刘演进行切割,一方面也在想办法拯救刘秀。
只是他隐藏的很深,轻易不暴露自己的意图,更不和刘秀来往,以免引火烧身。
这个时候,由刘赐提出要刘秀巡行河北,刘秀心中窃喜,但表面上表现得很平静。
“不可!臣以为刘秀不能担当此等重大的任务。”
大司空朱鲔立即反对。
朱鲔明白,刘秀这个人非等闲之辈,他表面上虽然臣服于刘玄,但是他的内心未必这样想。
而且,他朱鲔也是谋害刘演的凶手之一,他心里明白,放虎归山意味着什么?
“臣以为大司空朱鲔所言极是,刘秀不能前往河北行招安之事。”
“臣也赞同。刘秀毕竟是一个嘴上没毛,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让刘秀巡行河北,怕是要把好事办成坏事的。”
凶手之二、之三的李轶、李通纷纷表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