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授人以渔(第2页)
入了县衙后院,院子还算开阔。
待众人坐定,下人端上热茶,梅县令这才开口道:“将军想知道什么?只管发问,下官定知无不言!”
“先去将临海县黄册与鱼鳞册取来。”
黄册是记录地方人口详情的文书,而鱼鳞册则是房屋、山林、池塘、田地等资源的总册。
不多时,梅县令便派人取来大量文册,堆放在沈白楼身旁的茶桌上。
挑挑拣拣,沈白楼边粗略看着,边开口询问道:“临海县依山傍水,物产丰富,为何城中百姓却是一副长期吃不饱饭的样子?”
“大人有所不知,这两年皇朝动荡,府城尚且自顾不暇,又岂会在乎临海县百姓死活?失去朝廷庇佑,陀夷、海贼屡屡成祸,而朝廷为了抵御红蛮,税负连年增加,百姓实在没了活路,许多人不惜跨过金河,跑去陀夷地界,躲入大山深处做了逃户。”
梅县令长叹一声:“便是没有离去的,也是卖田卖地,才能勉强支撑到今年,现如今城中大部分壮丁失了田地,都去卖身给地主做了佃农,故此城中只余下一些不事生产的老弱妇孺。”
“附近山地、池塘都被地主垄断做了私产,偷猎砍柴,动辄会被巡山人索巨额赔偿,为了抵御陀夷、海贼,下官散尽家财才拉扯起不到三百人用以城防,再往后也支撑不了多少时日,实不相瞒,今日若是将军不来,下官只能将城池让与一股义匪,以此换取全城百姓不被异族屠戮......”
说到屈辱处,梅县令不由老泪纵横。
沈白楼将目光放在鱼鳞册上,像是在听,又像是充耳不闻,再抬起头,已是半刻钟后。
临海县范围内的耕地约有十一万亩,整个县城与下辖村镇总人口四万多人,人均耕地不到三亩,须知大周粮种尚未改良,亩产不高,就算是在适合耕种的南方,保证一年两熟的情况下,算上赋税,至少也要人均四亩才能维持生计,还要祈求中途不能发生任何天灾人祸。(北方亩产普遍比南方低,亩产许多都在一石以内,故此人均耕地要比南方多,南方亩产均值大概在每亩去壳后一至两石区间,古代百姓每日进食约有2斤,人均四亩,扣除各种税收,几乎没有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