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天 作品

第304章 月老不行(第2页)

穆兄有何章程,但说无妨。

只要力所能及,不违道义,我等必竭力办到,以弥补对穆姑娘造成的伤害。”

开什么玩笑?

他当年占理的情况下被他亲爹逼,他都敢当场翻脸大闹他大哥的婚礼。

要不是新娘子碍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肯跟他走。

而他不愿意伤了自己心爱之人的心,现在两宋江湖都应该还流传着名剑山庄老二抢老大新娘的花边新闻。

今天谁敢强逼穆家妇女,是觉得他荒废了这么多年剑已经钝了吗?

刘晋元也适时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

“穆前辈,念慈姑娘,晚辈刘晋元。

虽非直接当事人,但此事因我等同行一起,亦有失察之责。

晚辈斗胆进言,阿奴姑娘天真烂漫,今日所为,实非出于恶意。

然其对念慈姑娘名节之损,已成事实。

当务之急,是如何妥善善后,既能挽回穆家声誉,亦能稍慰念慈姑娘之心。

若有任何需要晚辈或林家出力的地方,晚辈义不容辞。”

他点明了核心,名节受损是事实。

此时需要的是实际的,能挽回面子的解决方案。

穆易听着,脸上的怒意并未消散,但眼神中的狂躁稍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痛的、被现实压制的愤怒。

他重重一拍扶手,红木发出沉闷的响声。

“好,你们既然说赔罪,说担当,那我穆易也不是不讲理的人。”

嗯,这话一出口就代表他不想讲理了。

他声音陡然拔高,“三个条件。”

堂内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第一。”

穆易指向阿奴,目光如电。

“她必须当着今日所有在场江湖同道的面,向我女儿穆念慈磕头赔罪。

言明是她女扮男装,戏弄在先,自愿放弃‘赢家’身份,所有责任,她一力承担。”

这是挽回穆念慈名声最直接的方式,公开澄清,划清界限。

“第二。”

他目光转向莫一兮和易天行。

“念慈的名声不能白损,你们需备下厚礼,由你们二位亲自登门,向我穆家郑重致歉。

这礼,要重,要能堵住悠悠众口,让我穆家面上能过得去。”

这是物质上的补偿和姿态上的弥补,关乎穆家在江湖上的地位和脸面。

“第三。”

穆易的声音带着一丝狠厉,目光扫过阿奴,又看向莫一兮。

“她心智未开?不通世事?

好,那就让她在我穆家镖局,做三个月的杂役。

洒扫庭除,端茶倒水,伺候镖师伙计。

让她也尝尝被人使唤,看人脸色的滋味。

让她记住,什么叫责任,什么叫规矩!莫大侠,你舍得吗?”

这第三条最为苛刻,带有明显的惩罚和羞辱意味。

意在让阿奴亲身体会她造成的后果,同时也是发泄对众人张口闭口小孩子不懂事的不满。

三个条件说完,堂内一片死寂。

公开磕头赔罪,阿奴的名声也就毁了。

虽然她可能不在乎,但对一个女孩子而言终究难堪,就好像穆念慈被搅乱的比武招亲一样。

备厚礼登门道歉,对莫一兮、易天行也无所谓。

而让阿奴在镖局做三个月杂役,这简直是把她放在火上烤。

穆家镖局上下此刻怕是对她恨得牙痒痒,这三个月会好过?

哪怕镖局众人不做任何多余的事,但每日来往那种异样的眼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一个心智未开,喜欢热闹跟人交朋友的小孩儿来说。 不说三个月,一个月人就得出事儿。

毕竟不是谁都能像漩涡鸣人那样坚强,甚至坚强到有点不正常的。

穆念慈猛地抬头看向父亲,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

毕竟他们虽然占理,但这惩罚未免有点太重了。

莫一兮脸色变幻,双拳在袖中紧握。

让阿奴受辱吃苦,比他自己受罚还要难受百倍。

但他知道,穆易提出的条件,虽然苛刻,却并非完全无理取闹。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留了余地,至少没有喊打喊杀。

他看向阿奴,阿奴也正可怜巴巴地望着他,大眼睛里全是惶恐和依赖。

“爹。”

阿奴怯生生地小声叫了一句,带着哭腔。

莫一兮心中一痛,他不愿意阿奴遭罪,那自然只能由他来受罚。

反正他现在的蜀山功法已经练到不用手也行了。

“爹。”

一个清亮却带着哽咽的声音打断了莫一兮。

是穆念慈。

她站了起来,走到堂中,对着穆易深深一福,然后转向莫一兮等人,目光最终落在阿奴身上,眼神复杂难明。

“诸位前辈,刘公子。”

穆念慈的声音带着极力维持的平静,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阿奴姑娘之事,念慈认了。”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傻了,连穆易都愕然的看向女儿。

“念慈?”穆易皱眉,语气中带着不解。

穆念慈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那份英气似乎又回到了她身上,尽管眼圈依旧泛红:

“今天的事情说来说去,虽然因为阿奴姑娘而起,但细细盘算下来,我也有责任。

学艺不精,未能辨明对手真身,是为其一。

比武招亲,仓促设擂,未虑周全,引人误会,是为其二。”

她竟将部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她看向阿奴,眼神里愤怒渐消,更多的是无奈和一种认命般的释然:

“阿奴姑娘心性纯稚,如孩童一般。她行事只凭本能喜乐,并无欺辱念慈之心。

方才在演武场,念慈便已看出。

让一个懵懂孩童当众磕头赔罪,甚至为奴为婢,念慈于心何忍?

传扬出去,世人又会如何看待我穆念慈?

说我欺凌弱小,挟怨报复吗?”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字字句句直指要害。

不仅为阿奴开脱了“恶意”,更点出了过度惩罚可能带来的反效果,损害她自己的名声。

所以她选择了更高明的解决方式:将一场“欺辱”定性为一场“误会”和“意外”,并主动承担部分责任,展现宽容大度,反而能赢得同情和尊重。

穆念慈转向父亲,眼神带着恳求:“爹,阿奴姑娘的歉意,女儿已经收到了。

厚礼登门致歉,女儿以为也不必了。

江湖同道若问起,我们只需言明真相,乃是一场因稚子无知引发的误会,双方已冰释前嫌。

如此,方显我穆家气度。

至于阿奴姑娘……”

她顿了顿,看向依旧惶恐不安的阿奴,轻轻叹了口气。

“她既无心,也无力承担如此重的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