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天 作品

第346章 如天之德(第2页)

单打独斗(诸侯单独出兵)占比远低于联合征伐,只是不同时期联合的紧密程度有差异。

西周时期严格遵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原则,以周天子主导的诸侯联合为核心,属于王室+诸侯的联合模式。

典型案例:周天子征伐不臣诸侯(如昭王南征荆楚)、抵御外族(如穆王征犬戎)时。

这些战争都会召集同姓诸侯(鲁、卫、晋等)和异姓功臣诸侯(齐等),组成联合军队,由周天子或王室卿士统领。

在这一时期,几乎没有诸侯敢单独发起大规模战争,单打多为小规模边境冲突。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力下陷,诸侯主导的结盟联合成为主流。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但战争仍以结盟联合为主,只是主导者从周天子变成霸主诸侯。

典型案例:春秋五霸的会盟。

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召集盟国出兵,如齐桓公率齐、鲁、宋等八国伐楚,晋文公率晋、秦、齐等国与楚战于城濮。

这个时候联合形式更灵活,诸侯通过会盟(如葵丘会盟、践土之盟)确立同盟关系。

战争时按盟约出兵,单打多为小国间的局部摩擦,大国几乎不单独作战(避免被其他大国联合压制)。

战国时期大家就很熟了。

以大国为主导的合纵(弱国联合抗强)、连横(弱国附强攻弱)

典型案例: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各国战争多以“联盟军”形式出动(如五国伐齐、六国伐秦)。

在这个时候单打几乎消失,即使是大国(秦、楚),也需通过结盟拉拢盟友(如秦联韩魏伐楚,避免陷入多线作战。

联合的战略性比当初春秋时候更强。

没错,越是到了后面崩溃的时候反而联合越重要。

综上,周朝的战争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跟这种邪魔歪道没什么好讲的,大家伙并肩子上就行。”

至于在这么大规模的联合之中,权力、责任,以及最重要的战利品怎么划分?周礼早有规定。

特么的!

抢东西之前事先定好份额,然后所有人还没意见,这种事儿居然真的能成功。

不用担心分赃不均,也不用担心有人黑吃黑。

毕竟绩效分红法案早就已经定了,而且这份法案还传给了所有人看,得到所有人的承认。

嗯,这帮家伙甚至连事后的责任,或者说失败的责任划分都有一套独特的法案。

“所以姬周之时才能不断扩土开疆,天下诸侯更是真的愿意去那些不毛之地当个扩荒的领主。”

指着星雾之中那些边缘之处承受中心大日光芒,使劲散发出自己光芒,想要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星域的暗星。

方圆叹服道:“不是因为姬周时候的人比之殷商时候的人发生了突变,个个成了不怕死的好汉。

也不是因为周礼讲究什么狗屁的仁德王道仁义,仿佛大洗脑术一般,把所有人的脑瓜子都洗的只剩下开拓四夷这一个念头。而是因为他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这占星殿里面,观了不知多少年星的东皇太一同样看着方圆手指的方向说道:“道不虚行,自有天意。

正如天上的星辰从无定数,有星落,有星起。

亦如众生之命运,小子可称王,旧侯能陨灭。

唯有这套如星轨一般的规矩,能让星起时有人敢闯,星落时有人愿容。”

“是啊,人活着总得有点盼头。

哪怕这盼头是别人画出来的饼,更何况姬周还真愿意把这饼给你。”

摇了摇头,方圆越说越笑,笑着笑着就想哭。

原来一切源头是在这里,原来所有人都只不过是想要活下去。

即使是所谓神圣的天子,也不过是在这套规矩里,算着如何让底下诸侯别反,让黎民别乱。

好能够让他们家的好饭能够多吃几碗,多吃几年。

“也是因为这一套给所有人的保障。

所以哪怕后来扩土开疆,不知道吞了多少国土部落,不知道早把自家的文化演变了多少回。

各家的文字,语言,习俗,不要说有一丝一毫相似的地方了。

哪怕在一些诸侯们看来,对方的言语、行为,以及服饰、习俗,都特么的应该称得上是外星人了。

但诸侯会盟之时,看到对方身上的玄纁礼服、手中的桓圭信圭,就知道‘哦,这是按规矩来的自己人’。

吵架的时候,还能引两句《诗》或者《周颂》来骂人,对方还特么的听得懂!”

“尔不恭,视周为无天。”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经·大雅·皇矣》)

“汝敢违礼,何谈诸侯。”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经·鄘(yong)风·相鼠》)

看着对骂仿佛对歌的虚影,方圆脸上的哭笑交织。

变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混杂着荒谬、震撼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温情。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

东皇太一的声音带着古老的韵律。

“即使他们有了再多的野心,有了再多的不同。

但只要想在姬周混饭吃,那他们就必须认礼、尊礼。”

这话说的像是小混混在画地盘,但方圆却无比认同。

真正的华夏不是什么文化,不是那两件衣服,不是唱的那两首乐曲,而是这一套规矩。

这一套哪怕你有再多的野心,再多的想法,也不得不承认、不得不遵守的规矩。

至于其他的什么音律、服饰,以及这些的最终产物文化,不过是这一套规矩的衍生品罢了。

毕竟华夏的正统是什么?

楚人的巫鬼、雩舞?

齐人的鱼盐、侈谈?

赵人的胡服骑射?

秦人的蒹葭、无衣、车邻?

扯什么犊子呢?

在那个千音千色,万声万法的时代。

你特么七国内部都能分出百八十种腔调,更何况想要代表整个姬周,乃至代表华夏。

真要是从这些里面选一样东西代表华夏,那特么得把狗脑子跟人脑子都打出来。

而且除了上面谈到的几个国家,还有几个国度,以及对应的文化特色还没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