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闯将出迎(第2页)
会场在半山腰千佛洞前的广场上,广场北侧高台,以青石板临时搭建三层阶梯式主盟台,高约两米。台上铺设陕北粗羊毛毡,摆放七张榆木长桌,供高迎祥及十三家义军首领就座。桌前置青铜火盆,焚烧松枝与艾草,主盟台下方,以麻绳划分环形区域,七十二营将领席地而坐,各营以不同颜色的羊毛毡区分,便于识别与归位。广场外围环形分布,供随行护卫与普通义军站立观礼,设置简易木栅栏分隔,栅栏上插满义军自制的三角牙旗。主盟台后方立三根高约八米的松木旗杆,分别悬挂高迎祥的 “闯” 字大旗、十三家总盟旗、七十二营联合旗。广场四角各立九根旗杆,共三十六根,悬挂七十二营营旗,每根旗杆挂两营旗帜,迎风招展形成旗帜矩阵。主盟台上设青铜大鼎,内置牛血、朱砂与烈酒混合的盟誓酒,鼎旁摆放三十六把青铜匕首,供首领歃血为盟使用。广场东侧设鼓阵,放置十二面牛皮战鼓;西侧设号角队,配备八支羊角号,用于传递信号与烘托气氛。主盟台四角立铸铁火盆,内置松明,火焰映照旗帜与首领面容;广场边缘每隔五步设火把,火把柄缠红布,夜晚形成环形火带。在广场岩壁、树干上,用朱砂书写 “均田免赋”“共抗官军” 等口号,部分文字下方绘制农民持刀、举粮袋的简笔画。
我们被带到千佛洞,高迎祥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闯王,杨族长驾到!”李自成冲洞里面喊道,也就是两个呼吸的时间,就从里面出来一个人,他约摸四十出头的年纪,方脸盘上刻满沟壑,深褐色的皮肤因常年风吹日晒而粗糙,两道浓眉如刀,眉骨间横亘着一道暗红旧疤,为他增添了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一双细长的眼睛微微眯起,眼尾布满血丝,却在望人的瞬间迸发出鹰隼般的精光,仿佛能看穿人心。
他身着一袭玄色织锦战袍,虽不如官宦绸缎华贵,却透着几分威严。战袍上绣着猩红火焰纹,在风中猎猎作响,彰显着 “闯王” 名号的气势。肩头披着厚实的黑熊皮大氅,皮毛泛着油亮的光泽,脖颈处用青铜兽首扣环固定,尽显豪迈。腰间缠着一条嵌满铜钉的牛皮束带,悬着一柄鎏金入口的雁翎刀,刀柄缠着暗红丝线,刀鞘上隐约可见斑驳的血迹,无声诉说着它经历过的无数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