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淬火 作品

第169章 嬴政亲赐伦侯爵,禽滑厘炸邯郸宫

没有让嬴政多等,三日之后,赵诚亲笔急报传来。字迹依然潦草。

让嬴政看得有些无语,不过内容倒是可以轻松辨认。

“臣赵诚上言:

降李牧后,臣率血衣军万余北趋代郡。

克城七座,而后诸城闻风而降,少有战事。

至代郡之外。

赵佐以两万伏窄道,臣令部绕后,自率军冲之,斩佐,尽灭其众。

繁畤城赵车列阵拒守,破之,车死。

继下灵丘、飞狐口,雁门阮亳望风而降。

凡三日,得城十九,斩五万余,降三万,血衣军损不足三百。

赵地尽平,臣回师邯郸,待陛下令。

臣赵诚”

李斯当着群臣百官的面,宣读了此军报之后,群臣却纷纷沉默无声。

嬴政看了看群臣,目光落在李斯身上。

“相国以为,此功可如何封爵?”

李斯眼睛一转,心中已经有所计较,上前一步回禀。

“陛下,今赵诚定赵之功,固显于当世,然封赏之议,当循秦制、顾全局,未可骤加显爵。

臣窃以为:六国未平,天下未定,若以“灭赵”之功骤封上爵,恐生三患——

其一,功高震主之嫌。

赵诚一战定赵境,斩敌十数万,降者逾八万,威声远播六国。

然今燕、齐、楚尚存,若爵禄过隆,恐诸侯合纵以“除秦锐刃”为名反扑,徒增灭国阻力。

其二,军制平衡之虞。

秦以军功授爵,赖“法”而非“人”。

血衣军虽锐,终究是一军之力。

若因赵诚一人而破“军功累迁”之制,恐使诸将生“功难敌势”之念,怠于战事。

其三,权柄制衡之要。

陛下亲掌虎符、分化相权,皆为防大权旁落。

今赵诚既掌锐师,又兼灭国之功,若再授高爵、予重权,虽臣知其忠,然朝堂需“制衡”以安社稷。

臣请陛下暂降诏:嘉赵诚“定赵之勋”,先赏金帛、增食邑三千户,待灭六国、天下归一后,再论上爵。

如此,既彰陛下赏功之明,又存“以稳促全”之智,两全而无害。

故,此战乃灭国之功,依照灭国之功而算,赵诚原爵少上造,此战可封大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