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前期筹备(第2页)

“姐,你跟何教授这才混了一个月吧,说话太专业,我听不懂。”苏砚舟一脸迷茫。

苏砚秋耐心解释,逻辑清晰:“简单说,是一种深度反馈机制。”

“听不懂!”苏砚舟急的要抓头发了。

“之前我身体弱,对食物异常敏感,通过食用不同地块、不同方法种出的蔬菜瓜果,我的身体能直接反馈出它们蕴含的能量高低,就是尝出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五种有机元素,现在身体养好了三个月,这种感知力不仅没消失,反而更敏锐、更系统化了。”

“啥,你的意思你的身体好比何教授实验室的仪器,能分析成分?”苏砚舟震惊。

“那也不是,我是能通过品尝,逆向推演出种植过程中需要优化的关键点,比如哪种伴生组合更和谐,哪种采收时机能量峰值最高。 这‘感知’结合实验室数据,就是我的‘决策大脑’。”她指指自己的大脑,示意是这里的功劳。

“优化关键种植节点?伴生种植组合?”苏砚舟好像听明白了一些。

苏砚秋点点头进一步深化概念,引入生物学原理:“植物的潜能开发,远不止基因层面的杂交选育。环境能深刻影响基因的表达! 就像你把一只小鸡混在鸭群里养大,它在鸭群的环境压力和行为示范下,可能激活了某些与游泳相关的、原本沉默的基因或者强化了相关神经回路,让它‘天生’会水。这在生物学上叫‘表型可塑性’或环境诱导的适应性改变。”

苏砚舟若有所思:“环境影响基因表达?那用在种地上……”

“对!这就是‘环境协同影响’在种植上的高级应用——伴生种植的核心逻辑之一!”

苏砚秋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同的植物种在一起,它们根系分泌的化学物质、散发的挥发性信息素、甚至争夺资源形成的微压力环境,都在互相传递信息。”

“然后影响着彼此的生理状态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路径! 这就像给植物创造了一个特定的‘微环境教室’,引导它们表达出我们想要的特性。”

苏砚舟喃喃:“你说的这个伴生种植,我在网上查了,没人这么干过,主要也没人觉得这能有啥作用,毕竟田里种的庄稼跟前一大堆杂草,也不用见得有什么互相帮助的作用。”

“所以这就是我的独家优势,即使我提出这个概念,估计搞农业研究的也要用到1年以上一一去做实验才能确认有相关的作用,这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而我就不同了,我认为有用的就一定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