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提出海洋水稻设想(第2页)
“伴生种植? ”
她的目光忽然一亮,想到了海洋中的“原住民”——“比如海带、龙须菜这些大型藻类!它们天生就生活在海水里,能有效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和部分盐分。如果设计一种立体水培系统,上层养殖海带等藻类作为‘生物过滤器’,下层种植经过基因优化的耐盐水稻或蔬菜……利用海带吸收部分盐分、净化水质,同时它们本身也是经济作物……形成一个小型共生循环系统?”
“不过操作有难度,我家的条件肯定做不出来”。
虽然只是一个极其粗糙的念头,涉及的技术难题却浩如烟海,从共生系统的稳定性、光照竞争、营养分配,到如何高效引导和利用海带吸收后“净化”过的海水中的水灵气,工程量太大!
苏砚秋把笔放在鼻尖下嘟起嘴唇把笔夹在中间,陷入沉思。
“哎,还是搞国企合作行不行啊?”
她一喜,想到神农赡饮和疾控中心的合作,推进速度又快又省钱,还能处处有绿色通道,是最好的选择了。
“思路!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苏砚秋深吸一口气,强行按捺住澎湃的心潮,现代农业专家们陷入了一些思维僵局,也许她说的这些能给对方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眼神瞄到纳灵鼎的存在。
“贼天道其实待我不薄嘛,他通过纳灵鼎告诉我一个道理了!”
苏砚秋的眼神变得无比明亮和坚定,
“天地灵气复苏,有了纳灵鼎这类工具,便可以进行‘人工干预’、‘主动收集’、‘定向利用!农民则不再是靠天吃饭,等待‘天生地养’,而是可以主动出击,向天地‘索取’我们需要的能量精华,再将其精准地运用到需要的领域!”
想通这些苏砚秋振奋起来,这简直是农业史上颠覆性的革命!
何教授经过她的上次的提点已经实现了‘云雾液’自由,农科所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
这意味着,只要掌握合适的方法(特定的收集环境、提纯技术),人类就有可能突破传统农业对“风水宝地”的依赖,在更广阔、甚至更“恶劣”的环境中,创造出富含灵气的“人造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