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二轮黄豆种植(第2页)

唐俊越听越心惊,要说之前她不了解苏砚秋还会认为这可能是也是哪个农学世家出来的孩子,可这么久接触下来,该知道的也知道了,苏砚秋从植物人状态苏醒到下田种植也才半年时间,这专业水准比他这个农学生甚至更要专业。,/ˉ5?¤4x看?书}x $?无¨`错±>内?容???

唐俊思维有点散乱,苏砚秋减慢了语速专门等他:“所以,俊哥,筛选过程必须紧密结合粤市本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常见作物及优势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进行初筛和评估。”

苏砚秋话音刚落,唐俊立刻接上话头,却是有些欲言又止“有句话有点冒昧,不过还是很想问....”

“你说。”苏砚秋一副我可以立即为你解答的摸样。

“就是你说的这些是你自己摸索出来的?我不仅是问这些专业性的学术术语,还有这些方法....”

苏砚秋立即搬出挡箭牌:“我虽然学历不高,但我家里有人时代为农,而且我运气好遇到了何教授、季教授的实验室建在我们那里,耳濡目染,自然比别人懂得多些。”

唐俊恍然大悟,似乎终于想明白为何苏砚秋小小年纪能懂的这么多。

“原来是这样,那关于本地资源库,我前两天己经初步整理了一份粤市周边常见且可能符合上述标准的植物名录,不过听你刚刚详细讲了条件,有几种可以优化掉,至于土壤本底数据昨天刚更新过,ph值、有机质含量、主要养分指标都在这里……”

他迅速翻出几份文件。

两人迅速进入了高效的专业协作模式。

苏砚秋把控着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目标导向,精准指出关键点和潜在风险;

唐俊则凭借对本地环境和资源的深入了解,不断补充具体信息、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并快速记录下需要跟进的事项。

讨论节奏紧凑,信息密度极高。

被这专业壁垒“隔离”在外的巫福星,看着两人沉浸在对土壤参数和植物名的探讨中,无奈地耸耸肩。

她尽职尽责地掏出随身携带的微型信号检测仪,不动声色地在办公室及周边区域快速扫描了一圈。

仪器屏幕显示一切正常,没有异常信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