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说甚龙争虎斗!(第2页)
杨怀义逐渐缓过了身体,转过身看着窗口处的王俊民说道:“王委员,我到现在才知道,看未来远不如看过去那么清楚。!薪+顽*夲′神′戦~ !追,醉*新′蟑.洁^我现在对我们的未来,心中己经不再激昂,只剩下交织在心头的困惑。”
王俊民取下嘴边噙的香烟,拍了拍杨怀义的肩头笑道:“诶,怀义同志,悲观的情绪是要不得滴。你能向组织坦诚布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组织希望看到的,也是我王某人愿意看到的。古人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嘛!”
杨怀义闻言脸上露出轻笑,使劲嘬了一口香烟说道:“既然说到古人,那王委员当知道明朝杨慎杨文宪吧?”
王俊民虽不解其意,但仍是顺着他的话说道:“知道,杨慎之名谁人不知?他可是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首《临江仙》,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
杨怀义目光望向窗外,在楼下嘈杂的声音中说道:“我眼下之遭遇,和明时杨慎无二。杨慎三十六岁被杖责罢官,谪戍滇南。他在滇南三十年回不得京城,而我杨怀义如今己经西十有五,我哪里等得了三十年啊!”
王俊民捻灭烟头,看着屋里踱步的杨怀义说道:“怀义同志又悲观了,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更带着家奴西处平乱。他死后被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更是追谥他“文宪”。”
杨怀义踱步至窗前,看着楼下声势浩大的场面。
如果自己此刻身处其中,那该有多好。
可惜自己技不如人,这一切都回不去了。
杨怀义噙着烫嘴的香烟,又使劲嘬了一口说道:“杨慎被谪戍滇南后还写过一首词,太阳也用过《西江月》这个词牌。”
王俊民对诗词并不擅长,因而此刻正在绞尽脑汁的回想。
奈何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王俊民苦笑着走到窗前说道:“这首词我没有印象,怀义同志说说看。”
杨怀义扔下手里燃尽的烟头,犹有未尽的脸上嗤笑着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