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结伴而行(第2页)

话说也是啊,会不会只是碰巧呢?人总是会给自己不信任的事,找一堆理由反驳。

当即有人开口道:“你们谁愿意离开白家村,你们自个走,到时候你们的田地和房屋,可就归咱们了哈!”

原本还有些意动的人,被他这么一说,那点苗头瞬间就被湮灭了。

“更神奇的是第二件事。”白老汉的烟袋锅在夜色中一明一暗。

“村里白大壮的老娘,因为和儿媳妇吵架想不开,半夜上吊了。等发现时人都凉透了,连棺材都买好了,就等着阴阳先生来看日子下葬。”

那天恰逢阴阳先生被镇上富户请去办事,而那道士又鬼使神差地来到了白家村。白大壮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把道士请到了家中。

“那道士一看老太太的脸色,当场就发了火。”白老汉模仿着道士当时的语气。

声音陡然提高,“好你个不孝子孙!你老娘明明还有一口气,就想把人活埋了?她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就落得这么个下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围观的村民闻言都怒了。白大壮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子,每天给老母亲端茶送水、擦洗身子,十里八乡谁人不知。 当即就有人抄起扫把,要赶这个胡说八道的道士走。

道士却不慌不忙,一个箭步冲到棺材前,掀开了盖在老太太脸上的红布。

众人只见老太太面色铁青,双目紧闭,怎么看都是个死人。这下更认定道士是个骗子,十几个壮汉围上去要揍他。

“说也奇怪,”白老汉咂着嘴,烟袋锅里的烟丝已经燃尽。

“那么多人愣是碰不到他一片衣角。那道士像条泥鳅似的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不知怎么的就到了棺材边上。”

只见道士从破药箱里取出一个布包,展开来是十几根银光闪闪的细针。他手法快得惊人,转眼间就在老太太头上、手上扎了七八针。最神奇的是,那些针竟然自己微微颤动,发出细微的嗡嗡声。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白老汉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那老太太居然...居然睁眼了!还喊了声,大壮!”

当时在场的村民吓得连连后退,有人甚至跪下来直喊“菩萨显灵”。

老太太醒来后,完全不记得自己上吊的事,只说是睡了一觉。她儿子白大壮当场就给道士跪下,要把家里积蓄全拿出来酬谢。

“可那道士分文不取,”白老汉感叹道,重新装上一锅烟,“还是那句话——'洪泽县有灾,速速搬离'。”

经过这两件事,白家村的人再不敢小看这个眉上有疤的道士。但要说举村搬迁,大多数人还是犹豫不决。毕竟故土难离,谁愿意无缘无故背井离乡?

以后祭祖怎么办,他们总不能把老祖宗的坟茔都给撅了,挖出骨头都给带上吧。

况且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好好的房屋和地里的庄稼,岂能说丢就丢?

村里那些老人腿脚不好的,他们都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怎么能受此等逃荒之苦。

道士似乎早料到会这样,临走前丢下一句话:“猛虎山已有灾害形成,若不信,可去一观。山脚下有个村子,两日前已举村搬离。”

白老汉当时就派了村里脚程最快的两个小伙子去猛虎山查看。两人当天晚上就慌慌张张地跑回来,说猛虎山确实不对劲

——山腰处有好几道新裂开的缝隙,最深的地方能塞进去一个人。

山涧里的水变得浑浊不堪,还带着一股硫磺味;更惊人的是,山脚下那个叫花井村的村子,真的已经人去屋空,连牲口棚都拆得干干净净。

“我当晚就召集村里几位族老商议,”白老汉的烟袋锅重重磕在鞋底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白三爷说宁可信其有,白五爷却说这是危言耸听。争论到后半夜,最后还是决定先离开避一避,若没事再回来。”

村长听到这里,眼睛越瞪越大。当白老汉描述到道士左眉上的疤痕时,他就觉得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