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溪 作品

72. 当龙王 72

周家父母点头,连连感谢;邱道长也是起身拱手:“应高真高风亮节,心怀苍生,在下佩服。”

“邱道长也是。”应真潇说。

神仙没有派别,但是道士有;龙女这么大的神仙,全国各地有点规模的庙,都会配祀,可供奉龙女像,和请龙女庙一系的道士,完全是两码事。

下阳县那地方,一向是龙虎山的地盘,能容下,还主动邀请龙女庙一系的道士过来,可见气量不小。

邱道长笑眯眯的,仙风道骨:“自然是百姓福祉为先。”

下阳县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经济怎么进步;经济不进步,领导怎么进步;县里领导不进步,省里领导怎么进步;省里领导不进步,那自然龙虎山也进步不了。

理是这么个理,但君子论迹不论心,应真潇笑了笑,没多说。

邱道长又说起准备请来的人选:“说来也巧,预备请来的那一派,也是受娘娘点化,迷途知返的,和周家这事相似。”

周父好奇:“怎么说?”

酒席上最适合讲志怪故事调节氛围,邱道长便娓娓道来。

他们要请来的人,是清泉派一系的道士,清泉派是龙女庙派系的一个分支,几百年前,清泉派祖师爷漏壶道人,便是受了娘娘点化,迷途知返,方才出家的。

却说那年,应真湖边有一无赖,姓许,行三,性愚且贪,以偷盗为生,遭邻里八乡厌弃。

这家伙胆大包天,竟然偷到娘娘头上,数次潜入龙女庙,偷盗灯油出卖。

某日,他潜入后殿,见到一美貌女子,穿着素纱披风,将盏中灯油倒入小壶,淫心大动,上前搭讪,问:“小娘子也来偷油吗?”

女子指了指殿上藻井,笑着说:“我在这里住了七百年。”

旋即,一阵风吹落女子披风上的兜帽,露出额上双角,其中之一断裂,断角处金光灼然,竟是龙女本尊。

许三惊骇欲死,立即伏地请罪,乞求原谅;龙女将小壶丢在地上,命他以此壶日日取应真湖水,取尽方休,随即隐去身形。

许三为求原谅,立马拿着小壶去装水,没想到那壶是漏的,任他怎样努力,都取不出半点水;次日,去龙女庙上供求情,不料香刚点燃,就断掉。

情知龙女不愿接受他的香,许三无奈,只得继续拿着小壶取水,一连九日,湖水却不减分毫,顿悟“贪心如漏,欲壑难填”,于是不再舀水,朝湖中磕了三个头,回家辛勤劳作,奉养老母。

越十年,许三老母去世,许三带着壶回龙女庙,言人间事了,愿出家入道,说完,再次给龙女上香,香气徐徐上升,直达九天,便知龙女心意,遂入道,号漏壶道人。

后,漏壶道人离开龙女庙,寻访名山大川,正逢群城大旱,民不聊生,他将小壶丢在地上,壶落处涌出清泉,遂立庙接济灾民,供奉龙女,即今所谓漏壶泉、清泉庙。

好经典的道教向善小故事,周家父母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听,一边跟着说娘娘好话;周珊珊听着听着,心中却涌起难言的释然感觉。

她忍不住看向应真潇,却发现应真潇波澜不惊,只是一味地嚼花生米。

周珊珊:……

应真潇在夹花生,她没好意思转桌,夹了一筷子面前的黄瓜条,也跟着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