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溪 作品

132. 当龙王 132

住持命人布置祖师殿,那是后院的正房,里面除了历代祖师,也有龙女造像,比人来人往的前面正殿更清净,来大伯爷的上一次投掷,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为免嫌疑,他还体贴地提出,可以让应真潇去检查,“如果还信不过,可以等香客们走了,去前面投掷。”

应真潇耸肩:“无所谓。”

住持哼笑一声,意味不明。

东西很快就布置好了,道士拿来筊杯,住持递给应真潇:“请仔细检查,是否有不对劲之处。”

应真潇同样毫不在意,随手掂了掂,抛给来思齐和来大伯爷:“看着没什么问题。”

筊杯一种形如半月,一面凸起,一面凹陷或平整的道具,没有固定的重量,因为筊杯有不同的材质,竹子和牛角的,木头和龟甲的,自然重量不一而足。

对于筊杯来说,重要的是一种均衡的手感,代表神明不偏不倚的态度,这很难形容,但是常打卦的人都能感觉出来,材质手感收否均匀,是否有不妥。

来家几人传阅了筊杯,都说没问题,表面光滑,手感均匀。

应真潇便点点头:“道长,这一杯子下去,可就没有回头路了,你确定?”

“别人蒙蔽、欺瞒神明,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惩罚,因为他们是凡人,娘娘可以大发慈悲,轻轻揭过,可你不愿意,你是授了箓的道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她眸光一冷:“可别忘了当日传度的誓言,但有违背,九祖同受风刀之刑!”

主持微愣。

道家讲究道不轻传,故,受师承时,必立戒誓,然后才可传予度世之法,谓之曰传度,是弟子入道的重要仪式。

仪式上,请降神明,宣读奏表,跪请入道,然后在神明的见证下,度师先传戒律,再传经文、法诀,再度法印、法剑。

逐一度毕后,度师与弟子执笔立誓。

师父说回笔指天,弟子宣誓:上不负天,臣若负天,七祖受刑;天若负臣,日月不明。

师父说回笔指地,弟子宣誓:下不负地,臣若负地,身受刀兵;地若负臣,草木不生。

师父说回笔指心,弟子宣誓:臣不负心,臣若负心,合门不生;心若负臣,道化不行。

于是结誓三官,告盟十天,然后剖券分环,裂券永不负誓,分环永不渝盟。

这是神明见证的庄重誓言。

……

住持咬牙,有些羞恼:“我对得起天地良心,又何惧于你!”

应真潇冷笑,好一个对得起天地良心。

“事不过三。”应真潇厉声呵斥:“最后问你一次——是否心意已决?!”

她眸光冰冷,住持不由得遍体一寒,一种幽微的感觉再次出现,就像人站在高处,会下意识地腿软,以免乱动,跌落下去。

住持再次愣住了,那种感觉已经很久不曾有过了。

很久很久以前,那是多久以前呢?大约三十年,或者四十年,总之,已经久远到他记不得了,那时他跟着庙里的住持,他的师父修行。

他站在庙里,突然一股这样的恶寒感觉席卷了他,他听从身体的直觉,仓皇从屋子里出来,随即神殿的大梁断裂,整座屋子在他面前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