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 作品

第7章 张家堡百年沧桑 韩家庄孤女认娘(第2页)

成了气候的张青山,家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窑洞的门窗,以及一排青瓦房门窗都进行了更换,就连门头及木柱上,都雕刻着各种雕花进行装饰,每个角落都能彰显庄院主人富贵高雅,钱财四溢的景象。

真是树大招风,正当张青山呼风唤雨,在生意场大展宏图的时候,天降大祸,家庭生变。张青山在西安办事时,遭人绑票,绑匪只给十天时间赎人。在西安店的掌柜,慌忙派出三路人马,一路去往商州告诉大少爷,一路奔回老家告诉老太太。一路去告诉三少爷。

大儿国栋得信,飞马回来找到老三国才,想通过官府及部队力量,大力搜捕,希望将绑匪捉拿,从而救出父亲。谁料凶恶的绑匪藏匿不住,便撕票,将张青山杀害在秦岭脚下的破庙里,四下潜逃。捉到一个线人,追到现场,只看到张青山的尸体。

当李秀云拿着赎金赶到时,事已发生无法挽回,李秀云伤心至极,对两个儿子训斥道;“为何这么鲁莽,绑匪不就是要钱吗,给钱还不行吗?现在这钱能换回老爷的命吗?”她当着众人的面,把钱抛在地上,大哭起来。

两个儿子认为绑匪贪得无厌,得了钱未必放人。又加上他们心傲气盛,认为有能力把父亲救回来,结果事与愿违。面对母亲的指责,也无话可说。事亦如此,无法更改,李秀云也不得不接受现实,让几个儿子把老爷遗体拉回张家堡安葬。自从老爷出事后,李秀云无心打理家里事,就交给了二儿子管理。

二儿子张国良担当起一切,又被当地任命为地方保长,家里依然很兴盛。·3!0-1^b+o′o+k`..c!o-m*没过几年,谁知,二

儿媳又因难产,大出血命丧黄泉。留下两个孙子,大孙子张魁六岁,二孙子张鑫三岁,这又成了李秀云日夜不忘的心头病。

今天,老太太听到玉芝说起了川里闹年馑,心里担心起,在商州做官的大儿子,也不知道在外怎么样?她打开箱子,取出大儿子,上月捎回的两封家信。她不识字,又叫小兰叫来管家长锁,给自己再念念,管家长锁打开第一封书信念道:

回书寄母,千里报安:

慈母在上,儿书回探。见到书信,如见儿面。

家中可好,母亲可安。身虽在外,心里思念。

久不回家,情寄信还。儿均平顺、勿把儿念。

儿在外地,也为挣钱。承人之事,有任在肩。

整日奔波,为落心安,难以自主,事不如愿。

千里思母,家书问安。不能尽孝,心中熬煎。

愿母保重,别把儿怨。得了空闲,再把娘看。

愿母安康,把心放宽,岁岁平安,寿比南山。

儿子:国栋敬书

老太太又让长锁念第二封信,这封信是给二弟张国良的。长锁又念道:

二弟国良,家书问安:

兄身在外,家难顾全。孝敬母亲,落于弟肩。

望弟细心,诸事妥办。一家老小,照顾周全。

兄在官场,事多身缠。整日忙碌,无一清闲。

府地是川,两边是山。道路不畅,车行困难。

山高坡陡,举步维艰。轿夫难上,自行爬山。

形如泾河,石崖之边。哆嗦搀扶,徒步腿颤。

时有刁民,土匪泛滥。遭扰不断,四起命案。

事后钻山,捉拿困难。追凶入山,望山长叹。

恨不生翅,凶难归案。终日忙碌,事倍功半。

回书唠叨,望弟勿念。管家敬母,兄无他牵。

兄:国栋书

虽不识字,但老太太心里亮堂,听着儿子的信,老太太似乎感觉到儿子给自己说得,全是思念之情,而给二儿子的信,道出自己做事艰难。面对社会的动荡,自己担心也不起任何作用,只能发出一声长叹,这时二老爷张国良办事回来,进门来见母亲。

老太太看见后就开口道:“你一天都有啥事在忙?整天都不见人影,有那么忙吗?领来的女人我见过了,你自己啥意思?早点给人回话,人家在等着,不要遇事拖拖拉拉的,做事有始无终。”老太太也想听听儿子,对领来媳妇的想法。

张国良回答道:“妈,人我见过了,我看长相,身体也可以,就是不知道性格怎么样?以后和我的两个儿子能否处的来?妈,你看中意不?你看人比较准,能看到人心里去,你看这个人是否合适?”他在家里还是听母亲的话,他倒要听母亲的意见。

“看着她对自己女儿那份爱,我觉得她挺有一颗慈母心肠的,面相也很善良,说话也中听,感觉也很大道,不是小心眼的人。有着善良心肠的人,就好相处,和你那两个孩子能否相处的来,那就要看多方面的缘由了,事在人为,要我看不错,合适就定下来吧。”老太太说出自己的看法,

“什么女孩?还带有女孩子?在那里?我怎么没没见,也没听说。”国良问起母亲。

“不就是那个川里来的粮贩子嘛,把玉芝的女儿,半路扔在窖里,今天去接孩子,去的人说孩子没命了。”接着把张管家给她说的话,详细给儿子说了一遍。

国良这才明白过来:“怪不得,昨天晚上,那女的说有事求我,结果被王掌柜挡着没说出来,原来是为了孩子。这个王掌柜太没人性了,昨天晚上说,连夜去救,说不定孩子还能救活,我们这么大的家,还缺少一个孩子吃的吗?再说,我没有女孩,真想要一个女孩。你说这王掌柜办的是什么事嘛。”

“事已如此,也没有办法,既然你也看中了,那就选个吉日,给亲戚邻人说一声,就给你们把婚事办了,我也就安心了。”老太太看儿子也没意见,就想把此事定下来,两个孙子也就有人照看,自己也就不牵肠挂肚了。

“那好吧,我去给管家说让他尽快安排,也好让她名正言顺的进住里屋,和孩子早早的培养培养感情,”国良也顺着母亲的意思说着。

其实张国良自己也想尽快结束单身的生活,两个孩子也让他烦透了。家里没了女人,他也在家里待不住。其他事,也有老管家料理,他只是转转看看,保里也没有什么事务,他借机天天呆在那里,只为出去方便,一个男人不想女人,那还正常吗?必定是有点地位和名声的人,做事得有顾忌。现在有了媳妇,回家有人说话,就不寂寞,也就不用往外跑了,他心里不由得有点喜形于色。当日就想让玉芝进里屋住,只是碍于母亲没有开口,只能择日办一个婚礼,落得名正言顺。

虽是二婚,堂堂一个保长,也要体面,酒席在所难免。张国良也想借机热闹一番,在亲戚面前显摆显摆家境与实力,前妻走后,家里没了活力,也借此给家里带点喜庆的气氛。

真是: 骨肉半道两分离,命运不同各东西。

生死路上有奇遇,无缘难唱一台戏。

再说九先生办完事,天就黑下来了,他就去找一个旅店,住了下

来。第二天,领着金珠去买了合身的衣服,又去馆子吃了一顿,又去进了药材,完事后便驱车回家,回到家里已是掌灯时分,九先生牵着金珠的手,直接引进自己住的窑洞。

老婆李梅花见领着一个女孩,心里奇怪,忙问道:“谁家的孩子,你怎么领回家里来了。”

九先生笑着说:“你看这孩子多可爱,跟咱们很有缘。”又把老婆领到一边,低声说:“别让孩子听见,我给咱领养的,你一直没有生养,这孩子四岁了,你看她利脚利手的也好照看,有了孩子家里也就有盼头,你好好的照看着,不敢有什么闪失,咱们将来可要靠她来养老了。”他给老婆命令般的说着。

人就是这样奇怪,就像九先生这样,有本事开商铺,也会给骡马以及人看病,又是有钱的财主,想要个孩子,可偏偏老婆李梅花,肚子不争气,老是怀不上,给自己留不下后人。为此也寻医求神,费了不少周折,可依旧不能如愿。看着那些穷的叮当响的人家,孩子一生一大堆,心生嫉妒,而又无可奈何,不知是哪个造物神,控制着这一切?让他难以如愿,真是财旺人不旺。为此,九先生心里不爽,对老婆李梅花,有时就会冷眼相待。他曾经说出,实在不行就要娶二房,来延续韩家香火。李梅花一直耍着性子,和九先生闹,并用死来抵触,搞得九先生没有办法。

李梅花今天看着带回女孩,小模样还算俊俏,倒也起了几分爱意,心也热起来了,顺手想抱着孩子,问了一句:“叫什么名字?”

小金珠没有回答,躲在九先生的身后,抬头看着领她回家的九先生,九先生接过活说道:“我在路上想好了,给起名了,叫金珠吧。”

“好听的名字,我有女儿了,金珠,你等着,妈给你找好吃的。”李梅花说着,转身给孩子找吃的,李梅花心里也很激动,眼里闪烁着泪花。

李梅花天天想夜夜盼,想要孩子,今天突然就有了孩子,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那种母爱的情感,在她心里激起波涛,心灵深处,荡漾着爱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