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白天土匪出动 迎新人喜气洋洋(第2页)
大屁股十三回头给众匪徒说道:“听…听明白没?去走小…小路,回来拉…拉东西,走大…大路 。”众匪们齐声喊道:“知道了”。他们只管喊,根本不知道路在哪里,应着大屁股十三的声就是。吴管事让知道路径的人带路,这一股土匪,就这样青天白日,顺着山梁小路往张家堡进发,有着把张家堡用口袋装回来的气势。
真是: 钻山土匪真是狂,白日出巢去打枪。
官府放任不尽责,土匪生存有土壤。
五月二号天还未亮,张家堡已经是人声鼎沸,吹鼓手的唢呐声,早早的响了起来。大红门联,以及大红灯笼,和盛装出行的童男童女们,把城堡里外,装饰成喜庆的氛围。
高昂激扬的唢呐声,红艳艳的大头门,高桌子,低板凳,都在等待着入席的来客。丰盛的菜肴,自酿的黄酒摆上了桌。一副盛情款待的盛大场面,准备的齐齐整整。+w^o\s*y!w..′c-o¢m+
在这三道梁上,也许是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也许是遥远的山路,怕客人饿着肚子,便形成一个老规矩,早晨来客,不管谁来,进门先吃饭。早饭就成了迎客饭,讨饭的叫花子也不例外,也能美美的吃它一天。大摆宴席,主人们也不吝啬,也许这样,更能体现自己的大度和气魄,挺起腰杆请客,为自己争着面子。
贺喜的人们,随着唢呐声,被迎进大门。请上桌,吃过饭,安排在别的地方坐定。客人们相遇,便天南海北说起了闲话,用当地的话说就是谝闲传,谁也不想错过一天吃两顿大餐的好机会。
客人络绎不绝的来到,各方绅士由张管家迎着,他双手弓起,这个赵保长,那个李乡绅,又是王老板的叫个不停。按照身份分人接待。尊贵的,自然由老大国栋以及老三国才接待。普通来客,则由管家长锁接待与安排。老二国良虽然是新郎,但也忙前忙后去招呼着来客,这些可都是冲着他的面子来的,他也不能失了礼数。
特别是高县长进门,那就像新娘子进门一样,来客自然形成一个欢迎通道,这个点头,那个哈腰,还有的人扑上前握住县长的手,激动的不想放手,以展示自己有接近县长的资格与实力。老大国栋亲自陪同高县长,直送到贵宾席的上座坐定。
其实高县长是远道的贵客,由于路途遥远,高县长提前一天就到张家堡,名义上怕赶不上吉时,实际上是想和张国栋有充足的时间畅谈。这个本地在外高过自己的大官,说不定那天摇身一变,就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未雨绸缪,对向上攀爬的高县长,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升迁的基本素质,高县长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接触上层的机会。
九先生也来到,一起道贺。他虽然没有亲戚关系,可也算是有交情,张家堡骡马成群,九先生常来常往,也就成了座上常客。加之他在三道梁上也有点名气,和二老爷的关系,也就不同一般。今天他应邀前来,也是冲着二老爷的面子。他也是不能失掉,在这众乡绅士面前露脸的机会。因为今天是三道梁上,有名望的人聚会的大好时机,只要有地位和实力,都不会放弃展示自己的机会,和保长有来往,那可是普通人很幸运的事情。
这时候,最忙的就是收礼处了,给来客登记着礼品、礼金,还要给堂口传递来客的信息。管事的经理长锁,把客人接进去,按照身份地位,安排坐好,招呼吃饭,不能冷落了客人而失了礼数。虽然是吃饭,坐在那里,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坐错了,客人可是要怪罪的。那是当面提出,主家是要赔礼道歉的,长锁自然懂得,所以,必须安排到位。
按照乡俗,先天晚上安排好一切,玉芝被领到张家庄,最东边亲戚李仁家歇息。李仁家,那是老太太娘家的本家人,老太太在,就不可能断了关系,平常来往就很多。
凌晨,玉芝就被叫起,梳妆打扮齐整,等待接亲。山里人结婚图个吉利,早晨赶早。大清早,迎亲花轿就到了门口。实际上三道梁上的人很少用花轿,因为有沟相隔,女人小脚,沟路难行,娶亲隔沟,到另条梁上去,都是骑马或者骑驴而行。自己没马,就在财东家借马助阵,这样的喜事,谁有马都乐于借给助兴。这个花轿还是张国良娶第一个老婆时,专门打造了,张国良认为,花轿要比骑马上档次,更能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成了三道梁上张
家独有的东西,今天又用上了。花轿也特地装扮了一番,彰显华丽与富贵。
一阵炮声过后,就响起吹鼓手的唢呐声,玉芝被两个如花似玉的送亲女,扶着坐进花轿。前边唢呐开道,后边紧跟着大花轿,送女一行四人,都骑在马上,跟着花轿后边。随后就是抬着礼盒以及送亲的人群。李仁也显出一副主人的样子,招呼前后,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媳妇也是随着丈夫后边,不失女主人的身份。就连没有娶上媳妇的弟弟李义,也没闲下来,跟着一家,都去吃喜酒去,能给二老爷出力跑腿,他也是求之不得,他们甚至感到有无尚的荣光。还有老太太健在,他们可是她娘家的本家人,帮忙撑面子的事,就要做好。
三道梁上的规矩,新郎官新婚当天,只能在自家大门等候送亲的到来。张管家上前来吩咐轿夫道:“就这一点路程,时间还早,走慢点,让吹鼓手多吹一会,就能让村里人多看会热闹,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轿夫得了令,便往前走三步,往后退两步,抬着轿子摇晃,有意的消磨时间,短短的街道,就是走不出去。看热闹的人们,在路两边站成了两排,叽叽喳喳说笑不停,在他们心里,这样吹吹打打娶回的媳妇,那才有身价。
一个大娘开腔了,问身边的另一个大娘:“这又不是李仁家嫁闺女,怎么还有花轿?送亲的?送礼盒的?这么多的人?又这么大排场?”
另一个大娘接话了:“那是李仁家找的送亲的,去的人白吃白喝一天,走时,每人还能带走八个肉夹馍。要不,你看那后跟着的人,各个笑不拢嘴,实在是乐坏了。”送亲的人,也都是李仁联络的,没有关系的人,想去都没门。所有东西,都是从张家那边拿来,做个样子给人看的,李仁家确实也没那么多的好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