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 作品

第19章 遇大难心怀怨念 防匪扰想出奇招(第2页)

</p><p> 老二国良上前,紧紧握着老三国才的手,互道保重。老二心里明白,这次要不是老三带着护卫回来,张家堡不知道要被土匪践踏成什么样子?大哥为了呵护他们,结果和他们阴阳两隔,不能相守,成了他们兄弟心中永远的痛。

</p><p> 在老三国才心里,守护张家堡,守护一家老小,就成了二哥的重任,握手就是相互鼓励,相互依靠,给二哥叮嘱道:“家里交给你了,有什么事,记着给我写信。”张国良点头答应,不论什么时候,兄弟就是最大的依靠。

</p><p> 一行人把亲人们送到城门外,看着他们走向远处,直到看不到马车的影子。

</p><p> 老太太转过身对玉芝说:“不要记恨你的大嫂,在官府里一直做着官太太的她,没经见过大事,国栋走了,对她来说就是天塌了,她肯定是受不了。她回这个家的机会也就不多了,看在你大哥的面上,看在两个侄儿的份上,你和国良,以后都要去看看她和孩子,有亲骨肉在,那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啦。`萝?拉′小.说` ¢更/新\最\快/”老太太说的老泪横秋,泣不成声,她心里惦记着自己的两个孙子。她心里有过想法,也就是留住两个孙子,看到大儿媳的样子,她把这话咽在肚子里,没有说出来,儿媳失了丈夫,怎么能再失掉儿子?那不是又往她心上扎刀子嘛。还是顺其自然,由儿媳自己决定吧。

</p><p> 玉芝赶忙上前对老太太说:“妈,你说的我记下了,我怎能记恨大嫂?大哥不在了,大嫂肯定难过,人在难中我能理解。以后我有机会,一定会去看她和孩子的,妈你放心吧。我们是一家人,两个侄儿我们一定照料着他长大成人,就像对待我的儿女一样。”

</p><p> 老二张国良接着说:“玉芝说的对,如果大嫂困难,养不了两个侄儿,我一定将他们接回并养大成人,张家堡就是他们永远的家,我们永远是他的亲人。”张国良明白母亲担心什么?怕的就是两个侄儿将来没有依靠,他立刻给母亲起誓,让母亲放心。

</p><p> 张国良回头给张管家说道:“从今天开始,有人通过就放吊桥,没人通过就升起吊桥,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城门上要有人昼夜守候,晚上不准任何人出入,外边有什么急事,只能喊话,不能放吊桥,防止土匪胁迫着熟人哄骗入城堡。抽时间练练枪,我让老三再给咱们搞点子弹,防止土匪来报复,张家堡不能再有任何闪失,我们经不起打击了。”

</p><p> 张管家点头应承着,张家堡时刻处在,防止土匪报复的紧张防卫当中。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土匪的报复,那就是要流血,那就是要死人。疏于防范,住在张家堡的人,生命都要受到威胁,他们谁都承受不起灾难带来的后果。

</p><p> 在这偏远的山区,本应是远离战乱的一片静地,人们都在享受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传统守旧的生活模式。如今卷入这社会动荡之中。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淳朴、简单,如同一个清纯少女。而现在却茫然的不知所措,就像被浇了一头浑浊的泾河之水,身体、乃至心灵都受到了严重污染。他们这些人,都被无情的抛在动荡的社会污流当中。任何祈求,都无济于事,任何挣扎,都是那么苍白无力,他们只能无可奈何接受着,生活的洗礼。

</p><p> 真是: 满院欢喜家兴盛, 祸从天降起悲声。

</p><p> 都想欢乐长久伴, 世道不平难安生。

</p><p> 回到县城的高县长,让邱佩对匪徒进行了审讯,得知了土匪大屁股十三的详细情况。并立即成立清剿队,并命令保安队邱佩,派出清剿队,对五凤山余匪,进行清剿。扫除这帮害人虫,还乡民一个平静的生活。

</p><p> 邱佩知道是王结子,也清楚只有二十多人在山上当土匪,就派了一个小队,去围剿。

</p><p> 由于保安小队轻敌,加上匪徒凭借着五凤崖天险,和清剿队对抗。还有清剿队贪生怕死,不敢向前冲,和土匪陷入僵持。

</p><p> 这里地势险要,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土匪藏在山凹之处,下边的人完全看不到,更谈不上直接射杀。要过一线之路的五凤崖,</p>

<p>半道上露头,就完全暴露在土匪的眼线之下,对面人看见摇旗,山崖上边的人就放滚石,下边的人,就会被砸中,和滚石一起掉下悬崖。不费一粒子弹,用现成的石头,就能封住上崖的人。没有其它路上山,也不能快速强攻,清剿队因有伤亡,又有几名保安队员受伤后,便停滞不前,上报攻山困难。

</p><p> 邱佩也不想在这里浪费自己的人员和枪弹,和土匪拼个高低。他只想应付一下高县长,能使高县长在众官员面前说话有面子,体民心,顾民情,仅此而已。他借有人员伤亡,安抚伤亡家属为由,召回清剿队,此事无功而返,不了了之。他们没有清剿土匪,给这些匪徒,留下苟延残喘的机会,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侵扰不断的祸根。

</p><p> 真是: 官府腐败无纲常,奸人私下把贼养。

</p><p> 祸国殃民乱世道,百姓受害遭祸殃。

</p><p> 土匪倾巢而出袭击张家堡,虽然没有成功,可在三道梁上影响却非常之大。张家堡,有城堡可守,别的村庄,没有什么险要之处。家庭殷实一点的富户,仅仅筑有土墙,也只能防止狼的侵扰。对于土匪,那就没有一丝作用,土匪翻土墙,就如同走平路一样。单家独户,怎能和持枪的土匪抗衡?还不就是任人宰割嘛,大屁股十三屡屡得手,就是因为有着村庄的人们,无险可守。

</p><p> 三道梁上,韩家庄九先生,也是有点名气,不用说,肯定是土匪惦记的对象,土匪来了怎么办?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防御的办法。这个念头在他的头脑里上下翻动。他绞尽脑汁,想不出任何办法。九先生把老大韩兴仁,老三韩兴盛叫到自己的药房,商量对策。

</p><p> 老大先说道:“我看见,高家山的高老头,他在自家的窑洞的偏顶上打了一个高窑,做一个很高的梯子,晚上人上去,就把梯子拉上去,谁来都上不去,我看咱们也打上两个高窑,土匪来了,人躲在上边,他们往上爬,咱们也能反抗,准备些石头,和长矛,就能抵抗,就能躲过土匪,只要抓不到,他们就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