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受迫害查其原因 做错事承担责任(第2页)
李守财立刻说道:
“保长大人别上火,你也别生气,对你的伤害,我深感愧疚。现在已经成这种定局,我只能表示歉意,就是现在让我去坐牢里,也减少不了对你的伤害。我今天来,也就是想实心实意的。你捐款捐粮的事,我也知道了,我没有你那么大的魄力和能耐,也只能干点我力所能及的事,我愿出十担粮食,一百大洋,希望能弥补我的过错,化解咱们之间的恩怨。”李守财一口气说出来,就是想得到张国良的理解和原谅。在他心里想,和张保长结下梁子,这事恐怕不能善终,真要将他送去坐牢,自己怎么受得了?人要受罪,家里肯定也要受损失。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要能消财免灾,化解怨气,舍了也就舍了。
张国良听了李守财的一番话,心里的怨气也消了大半。*天<=(禧?¥小%$说*1ˉ网·^ ?*最\a-新^_章′`节¤?更u新??¨快,¨ˉ张国良也清楚,李守财在三道梁上,是出了名的视财如命的人,今天能当面道歉,并慷慨解囊,说明他还是有着实心诚意的。对李守财来说,也就是做了天大的让步,再和他计较下去,就没多大意义,反而显得自己小家子气。遇上这样的人,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于是对李守财说道:“我那可是一百担粮食,两千块大洋啊。我几辈人的创建的家业,就你几句胡言乱语,就要毁之大半,你说我亏不亏?我怎么遇上了你这样一个冤家对头?说心里话,我真不想放过你。”张国良看着李守财,气愤的说。
李守财自知自己理亏,被说的低下头,也就失去了尊严,不知怎么应答。心里也在想,做了错事,被人家说几句,让人家消消气,也是应该的。放在自己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呀,这毕竟是让人家折了家产,坐牢了呀,只有硬着头皮撑着让人说自己。
张管家见李守财开了口,怕张保长不答应,两人顶撞起来,那就不好处理了,便出言劝道:“李守财,这回你闯的祸太大了,你也明白都是你喝酒胡言引起的,你就得承担责任。张保长出了那么多钱粮,把家快都拉了,这都是因你而起。说句公道话,你应该承担一半才合适。你出那点和张家相比,有点太少了,你拿不出五十担粮,还拿不出三十担粮吗?最少也得二十担呀,这最起码你没拉家,你别觉得委屈,和张家比起来,二老爷比你更委屈。”长锁觉得李守财出的太少,也就将了他一句,让他多出点,好让张国良消消气而放了他。
听了管家的话,李守财说不出话来,只觉得,豆大的汗珠往下流,这酒桌上的戏言,竟然带来这么大的损失,五块大洋挣得太不值了,反而要往进搭钱,想起来觉得悔气。
张国良看到李守财的样子,说道:“今天你能来认错,并且能拿出点粮食补偿,说明你有诚心,心眼不坏,就按管家说的,你答应了,我就既往不咎,不和你计较了,我们的恩怨,就此一笔勾销。”在张国良心里,你惹得事,就应该承担责任。又怕压垮他,弄僵了,他宁愿去坐牢,也不答应,话又不好说,就说了化解怨气的话。
这时的李守财,就像割他肉一样难受,疼得他舍不得,又不得不答应。他狠心的点了头,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珠,说道:“化解恩怨,一笔勾销。我答应了,二十担粮我出。”李守财做了决定,心想,就当自己一年没有收成,也不能去坐牢。
真是: 无心惹事祸上门, 酒桌闲言成原因。
自知有错先低头, 出钱出粮化怨恨。
张国良见李守财答应了,就用和气的口气问道:“好,那就说定了,我还有一个忙,需要你帮,你是否愿意?”
李守财听说要他帮忙,立即打起精神说道:“张保长尽管吩咐,我一定尽心尽力。”
张国良说道:“你在咱们三道梁上,也算有点名望,加之你巧言善语,能说会道,三道梁上的大户,你也清楚,你去给各户说道说道,把余粮按现在的价格卖给我,让我把捐的一百担粮食凑齐,尽快给人家送去,了却此事。在人面前说一句话,那就是吐口唾沫砸个坑,不能失信于人。现在正是粮食紧张,价格也是最高的时候。就有劳你多费口舌,从中说和。我现在是要出钱,又要出粮,就怕一些人担心我,而不给粮食,影响收粮的进度。中间有个人说话,也许就能免除疑虑,把这事尽快了解,我这里感谢你了。”
“别说感谢的话,真是羞煞我了,不是我嘴欠,也出不了这档子事,这不算什么帮忙,我会尽心去办的,保证误不了张保长的事。”李守财爽快的答应了,心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恩怨化掉。两个人之间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李守财也不像开始那样过分紧张了,也许是为了自己过错,负了点责任,心理平衡了。
张国良也换了态度,像拉家常一样,若有所思,十分不解的问道:“我就不明白,那个胡督察,怎么就找到你家里去了?”
李守财这才像打开话匣子一样,给解释开了:“胡督察来的时候,是天快黑了,来庄上找店歇脚,并且还骑着毛驴,他开始说是收粮食的,可住了一夜,连粮食只字都未提,二天一大早就走了。开始我以为是土匪的探子,没想到是督察。他和我喝酒,就问起张家堡,其他啥都不说,现在明白了,他是套我话来着。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