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 作品

第7章 张家堡百年沧桑 韩家庄孤女认娘(第3页)

“我到药房去看看,你招呼好孩子,给做点好吃的。”九先生说着出去了。

李梅花立刻找到吃的,摆在金珠面前,她也想在孩子面前落个好感,并上前抱着金珠说:“来,让妈妈抱抱,叫妈妈。”

金珠看着陌生的面孔,突然大声哭了起来,并喊着:“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你不是我妈妈。你不是我妈妈。”

李梅花慌忙安抚说:“我就是妈妈,我就是妈妈,快吃好东西,女儿乖,不哭。”

谁知孩子的哭声更大了,将李梅花推开,不让抱她,嘴里不停地喊:“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你就不是我妈妈。”孩子哭着闹了起来。

尽管给改了名字,但改不了她的记忆,在孩子的记忆中,妈妈的样子不是这样的。她表现再好,也改变不了那熟悉的面孔和亲人特有的那种挚爱。

梅花刚有那份热情,突然被这一闹,顿时失去耐心,心里想到:大人那能让孩子降住,顺手在炕上,拿起扫炕的小扫把,指着金珠,厉声道:“你再哭再闹,我就打你屁股,看你还听不听话?”她就想吓唬吓唬孩子。

金珠非但没有被吓唬住,反而哭声更大了。梅花索然起性,挥动着小扫把,朝小金珠的屁股打去,就想用高压,让孩子屈服自己,要不以后还能管得住吗?没想到,没有唬住孩子,金珠声嘶力竭的哭声更大了。

九先生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回头赶了回来,进门制止老婆道:“我刚出门你就打开了,哄哄孩子嘛,看你就没有一点耐心。”

李梅花大声说道:“你看看,我给好吃的拿出来一大堆,她哭喊着向我要妈妈,还闹得不行,小孩子哪能由性子来,今天不管,以后还能管得了吗?”回过头指着金珠说道:“从今天起,我就是你妈妈,以后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的屁股打烂,看你还敢拗不?大人那能让孩子顾住?”说着,扫把在炕檐上弹的“啪,啪,”响。

九先生哄着金珠,并给金珠擦着眼泪,金珠吓得也不敢再哭出声来,委屈的直打着气嗝。孩子找妈妈,本是情分里的事,小金珠根本不明白,她的这个情感,就在被扔下水窖的那一刻,被无情的剑斩断了,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都无法连接,更无法弥补。

孩子的哭声,很快就传到老大和老三媳妇的耳朵里,她们几乎同时往自己的屋里串出来,相互接耳了一番,一同前来看个究竟,老二家没有孩子,哪里来孩子的哭声?

老大媳妇刘桂香,一个中年的山村女人,扎了一个粗大辫,身板强壮的像个男人,一张晒得黝黑泛红的脸,衣服穿得也没有讲究。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身力气,干活泼辣的人。

三媳妇孙西凤平时无事,总爱擦擦胭脂,弹弹粉。她的脸蛋,远看感觉就像从自家面缸里粘了许多面没擦干净出来,近看就像油搅和了面抹在了脸上,既白又泛着清光。穿的就像要出台演出的唱戏的,走路也是扭着屁股,总要吸引人的目光。

她们俩走上前来,看见老二抱着一个女孩,二媳妇气呼呼在一边,手里还拿着个小扫把。分明是在教训孩子的样子,李梅花正在气头

上,也没招呼来人。

没等大嫂刘桂香开口,三媳妇孙西凤开口了,她阴阳怪气的说:“哟,二嫂,怎么回事?生这么大的气干啥?这又是谁家的孩子呀?你怎么拿人家孩子撒气?大人怎么能和孩子较量?也太小心眼了吧。”在她心里想,这没儿没女的女人,就是心眼瞎,看见谁家娃就想打一把,言语中的意思表现得很明显。

李梅花没有客气,直接说道:“我们家的事,你最好少管!有你啥事?狗逮老鼠,多插一嘴。”李梅花听出三媳妇的话味暗中带刺,没好气的回敬的一句。她们俩平时就不对付,三媳妇平常就说话不中听,现在又要往上撞,所以就没给她留什么面子。

九先生没容三媳妇再说话,就对老大媳妇说道:“大嫂,你们来的正好,我给你们说一声,这是我刚收养的孩子,往后就跟我亲生的一样,你们出去也别乱说闲话,胡乱嚼舌根,谁要是给我惹事了,我就要让谁吃不了兜着走。”九先生想借给大嫂说话,堵住三媳妇的嘴,生怕她出去乱说。他心里明白,三媳妇可是一张烂嘴,啥事都会乱说一通,并能加盐添醋,增加内容。

红脸蛋的大嫂刘桂香听了后,热情的走上前,从九先生手里接过孩子,抱在怀里,亲了一口说:“这就是我们亲生的女儿,谁能胡说什么?谁敢胡说,我替你撕她的嘴。梅花呀,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能动不动就打,孩子怕生,熟了就好了。闺女,去我家跟你姐姐玩耍,大妈给你找好吃的去。”说着就抱着孩子往自己家里走。

“大嫂,我跟你去,你还有事忙着,不能连累你。”李梅花心里有些懊恼,不想和三媳妇多说一句话,平时和大嫂比较合得来,也不想给大嫂留下话柄,立刻跟在大嫂后边。

九先生见状,就回药房去了,就留下三媳妇,看着两人把孩子抱走,站在那里发愣。

三媳妇孙西凤,看着二媳妇的背影心里暗道:“不会下蛋的鸡,就会鸡蛋里挑骨头,啥人样?有本事,自己生一个,养着人家的娃,还觉得自己像有着多大本事似的,充啥大尾把狼?眼看要绝户,养下女娃,能顶门立户吗?哼。你不理我,我更不想去巴结你。”

看着老大媳妇,附炎趋势的样子,又自言自语道:“老大媳妇就会耍人,当面作假看着亲的,还不是做样子给人看,把我当空气了?妖精。”

在她心里,自己长相出众,才不想和她们这些低品位的人同流合污,自己已经生了三个女娃,生儿子也是迟早的事,比起这没有生养的老二媳妇,那是强过百倍。这男人娶媳妇成家,不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嘛?这老二不知是哪里搭错筋?竟然娶到这个不会下蛋的鸡,要她有啥用?养头猪,过年杀了还能吃肉。想到自己长处,她心里一阵乐,扭着屁股,转身回家。

造人的女娲,可能最初就把女人造成了小心眼了,繁衍下来,这些特性没有改变,尤其是表现在女人对付女人间。当伤及到自己的利益和尊严时,就暴露的丝毫无遗,这个特点,在三媳妇孙西凤身上,展现的尤为突出。用自己的长处,比她人的短处,自己永远是优胜者。

李梅花也没因外因的条件而改变,从此以后,小金珠就掉进九先生的疼爱,和梅花呵斥的漩涡里。小金珠也像是受到神灵的安排一样,让她去走那属于自己的,艰难坎坷的人生之路,去完成生命中更有意义事情。

九先生很疼爱金珠,也就给金珠教识字算数,想让她将来有点本事,最好把自己手艺传承下来。以后给自己管家,不会算数怎么行?他也想把金珠养大,找个上门女婿,继承家业的打算,这些也是在自己的心里想,从未说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金珠不但接受了父亲,也接受了母亲,在家里开心的成长。她也学会了不少,还常常在母亲李梅花面前卖弄学识。

李梅花看见,高兴的夸奖说:“看我娃多乖,比我这睁眼瞎强多了,我这大数一个不识,给一大把钱,也不知道是多少?”时间长了,李梅花对孩子也有了耐心,不像以前那么生硬了,女性的柔性,也能体现在她的身上,她也把自己未来,寄希望在金珠身上。

这个家里自从有了金珠后,家里添了许多快乐,这个逗逗孩子,那个给孩子做着好吃的,家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冷清,反而有了活力。

家大头绪乱,婆娘多了怕做饭,这话一点也不假。以前,九先生兄弟三家一起,十几口人,三个老婆就为做饭,你多他少,明争暗斗,吵闹不休。还引起了家庭矛盾,请厨子做饭的也要花钱,九先生又不肯出钱。最后九先生想了一个办法,分灶不分家,各家立灶为自己做饭,自做自吃,所以就有了现在三家立灶的局面。

这个办法,也真不错,老大老三自行安排家里的农活,加上山娃,农活也没落下,打下的粮食,集中在一个专门放粮的窑洞里。卖掉粮食得来的钱,按三份分配,老二给牲口看病得来的钱,用来家里日常开支。山娃的报酬,按月给几斗粮食。这样老二就能专心看病做医生,生活就能向前维持。虽然妯娌间有点小摩擦,但不影响一个大家庭,兄弟几个相互依仗,一个大家庭的经济命脉,还牢牢的掌握在九先生手里。

真是: 兄

弟同心一个家,各按能力把家发。

相互依仗力量大,同甘共苦享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