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 作品

第39章 多渠道回钱收粮 事终成了却心愿(第2页)

张国良上炕坐定,没看见金珠,就问道:“孩子不在?”在他心里,每次来看不到金珠,就像心里缺了什么似的。

李梅花连忙解释道:“金珠跟着老三家的金叶去玩了,那是不到饭点不回来。你是忙人,我怕你等不住,我给你先做的吃,你有事忙着你先吃,一会我去叫金珠回来。”

“你先吃饭,不是我拦着你就走了,孩子不着急,一会自己回来吃。”九先生也帮着说。

九先生去端来,老婆准备好的盘子,盘子是木制四方形,四边有着高沿。山里人讲究,一席坐八个人,一盘必须要装九碗。也就是说,盘子的大小,必须是能放下九碗才行。·我!的!书¨城^ ^无¨错.内\容-今天梅花炒了五个菜,在盘里摆成梅花形。盘子边放着,油熟辣子,盐,以及自己酿的醋,以便客人自己按口味调味。

九先生取出自己珍藏的瓷罐酒,给张国良斟

了半碗,相互敬酒,边吃边喝,招待贵客,有菜必须有酒,客人不拦酒,那就得继续喝,直到客人不喝为止,这样才体现对客人的热情与实在,虚情假意,那是最让乡里人瞧不起的。

喝足酒后才能上主食,主食那就是招待客人的刀剺面,面稀细入味,十碗八碗尽兴的吃,从不限量,直到吃饱为原则,山里人吃刀剺面,那是吃了十碗还想吃,吃了这顿想下顿。

张国良也没忘夸奖几句:“嫂子真是好手艺,面剺的细如线丝,吃着劲道、爽口,真是难得,今天要敞开吃。”

“亲家啥没吃过呀?这面条算个啥?只要你吃着合口味就行。”梅花也客套起来。其实,庄稼人的情感,就是通过这朴实无华的行为传递着,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丝毫的做作。

正吃着,金珠在门外一声呐喊:“妈,我回来了。”话音未落,人就跑了进门,看着来了客人在吃饭,小小年纪,羞涩的藏在母亲身后,不敢露头。

张国良看见金珠进门,端在手里的饭都顾不上吃了,直瞪瞪盯着金珠看,嘴里关心的说道:“快让孩子先吃饭,别饿着孩子。”在他心里,未来的儿媳妇,不能让孩子受了委屈。

九先生两口,自然明白张国良的心理,金珠现在不仅仅是自己疼爱,未来的公公也在操着心。李梅花连忙给女儿,递去一碗面,让金珠自己去吃。三人都看着金珠吃饭,虽说各有心思,但此时心里都甜滋滋的。别看金珠还小,她可把两家人的情感,紧紧的拉在了一起。

九先生也不负张国良的重托,出入在各村的富户间进行游说,反复叙述为水利厅捐款的意义。张国良作为乡里精英,我们应该出手帮助,现时粮食能卖高价等等冠冕堂皇之语,九先生像小学生背诵课文一样,重复的在各家进行着,直到答应卖给粮食为止。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粮食总算凑齐了。

西安沿路的铺子,张亭主事把铺子或当或卖,以最快速度处理,变成现金相继带了回来。回到家里,张亭流着泪对老太太说:“婆呀,我亲自参与各个铺子的处理,真是太可惜了,十成家当只能处理三、四成,想得到五成都难,多半浪费掉了。这又遇到年馑,看着好好的家当,还没人要,出手艰难。我算见识了,你想急着处理掉,生意场上的人,有人趁火打劫,刀子锋利的很,割肉都不行,恨不得把骨头都刮光了,这真能说明,生意人心真贪。好好的家当,就这样丢弃掉了,就这接手的,还是我们求着人家,生怕人家不接手,人家得了便宜,还不满足,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张亭亲身经历,说的直摇头,觉得处理的太亏了。

张家老太太听着张亭的话,口动着,想把嘴里的唾沫咽下,可就是咽不下去,唾沫如同胶一样,沾在口腔上,舌头也僵硬起来。她说不出话来,给小兰用手指着碗,小兰会意,立刻给老太太倒碗水端上,老太太漱口后吐在地上。

只见她手撑在炕沿上,托着身体,半天头抬不起来,三代人辛勤经营的家产,就这样毁之一旦,她心里泛着波澜,肚里百味俱生,旁人哪能体会?

真是: 聚财就像房滴水,散财如同坝决堤。

三代辛勤苦经营,难抵谗言诋毁语。

老太太给张亭摆摆手,让他不要再说下去,自己朝着里靠在叠起的被子上,眼睛紧紧合在一起。为了救儿子,钱财算得了什么?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会有东山再起之时,有男儿就有希望,老太太这时的心里,也只能寄予未来上,除此,没有任何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