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 作品

第139章 过新年纪念亲人 看花灯让母心畅(第2页)

真是: 乡俗珍贵不可少,千年传承属瑰宝。

怀念前辈有处去,新年感恩第一道。

往年,槐庆府里都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张魁就想让一家人去看看热闹,年前回家后,就把这个想法告诉金珠,让和母亲一同去。

金珠回到娘家,看着母亲,就记起这个事。也想让自己的母亲和婆婆一起去看看热闹,离开父亲,留下母亲一个人一定很寂寞,借此去散散心。在饭桌上,就给母亲李梅花说:“妈,你女婿让我正月十五去城里看花灯,你也准备一下,到时候我来接你,咱们一起去逛逛。”

张魁也接着说:“就是,每年正月十五,城里花灯社火非常热闹,没事就去逛逛。我回去给我妈说一下,你们一同去逛逛,就当散心。”

金豆听见,也喊了起来:“我也要去,我也要看花灯。”他就怕拉下自己。

金豆嚷着要去看花灯,李梅花没应女儿女婿的话,看着金豆心里想,自己去看啥?让儿子去吧,就算是长长见识。就说道:“年轻人爱热闹,我老了就不去了,你们把金豆两口领着去,我看着家就行了。”

金珠见母亲不考虑自己,就考虑儿子和媳妇,思量了一下,她便说道:“妈,主要是让你出去散散心,那就让张花金豆和你一起去,坐上自己的车去城里,到了县城,我们再住在同一个店,这样就能聚在一起,人多也热闹,互相也有个照应。”

张魁立刻应道:“这个主意不错,大过年的就图个热闹,我赞成。”

张花听了也乐意,她也想出去玩玩,尤其是能和姐姐一家人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也就不担心其他事,她怕婆婆不愿意,目光投向婆婆,看她怎么说?

李梅花听了,心里泛着嘀咕,这一家人都走了,没人看家怎么办?自己从没出过远门,就是为了守着这个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便给金珠说:“我不去了,我要守着家,没人看家不行,再说我心里烦,不想见人”。

金珠听了母亲的话,接着说道:“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不如这样,花儿,你让你娘家妈给你来看看门,大奎留下,也有个照应,让铭利赶着车不就好了,妈,你看行不行?”

张花听了金珠话,回答的很干脆:“没问题,就叫我妈过来看门,咱们一家人出去散散心。” 李梅花见媳妇张花都点头了,不想违背媳妇的意思,如今她当家,也就点点头答应了,一家人的意见,才达成了一致。李梅花看着大家高兴,就说道:“快吃菜,都放凉了。”这下全都拿起筷子,开始享受美食。

真是年好过,月难过。过年期间好吃好喝几天,还没感觉到过够,就到了正月十二。人们认为,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彻底过完了,就要开始下年劳作。

要去县城,临行的前一天,金豆想着能多带点钱,趁机会去赢钱,但又想到,张花跟着,他怕暴露,就没敢去取父亲留下的钱。就把手头的零钱,给了张花作为盘缠。李梅花看见自己的儿子都把手里的零钱给了张花,心想,自己平常不出门,手头也有老伴留的钱,这会给儿媳点,也是一个人情,便把自己的私房钱,取了点给张花。

张花见婆婆给钱,有点不好意思要,推脱着说:“我手头有钱,金豆也给了点,够花,你就留着自己花吧,以后开销多的是。”

李梅花见张花推辞,就给儿媳说道:“你大在世时,常说穷家富路,意思就是在外边花钱的门路多。你看咱这一家人出门去,吃饭呀,住店呀,还要买东西,都要花钱,我知道你也没钱,你就拿上吧,到县城好安排咱一家人吃住。咱们去的人多了,也不能全靠着你姐,免得她婆婆说咱们不识大理,只知道沾女儿的光。”

张花听婆婆说的有理,才接过来婆婆给的钱,不能辜负她的一片心意。

按照约定,张花就叫来自己的母亲看家,同时给大奎做饭,家里也就有人守着。正月十四一大早,张花和婆婆李梅花领上金豆坐上车,就让铭利赶车,一家人去往城里看花灯。因路途遥远,只能提前行动,也好在城里多逛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