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 作品

第152章 借时机暗算明帮 俩对垒元气俱伤

金珠见大伯立场坚定,立刻有了胆量,她问铁锁道:“这金豆、张花两个人都没在,他们谁休谁?也要等他们两人回来再说。在韩家,只有金豆休张花的份,你怎么能提出休了金豆?难道你要把金豆赶走,留这你女儿守在韩家,让她顶门立户不成?你这样没问韩家人答不答应?”金珠也趁机挑起韩家人的怒火,一个家族,哪能由娶来得媳妇顶门立户的份?她就想借此把铁锁赶出去,免得他搅和的母亲没法安葬。 铁锁回答道:“这是我女和金豆的事,跟他们韩家人有啥关系?他们成亲的时候,不就是两家大人说好,把我花儿送过来的吗?我女儿要休金豆,就是因为金豆把地都输光了,余下家产也应该归我女儿了,家具能拉走的拉走,不能动的东西就作价卖掉,把钱拿走,全部给我女儿留着。以后我女儿回来,就和韩家一刀两断,永不来往。”说了一大堆,人们这时才明白,铁锁要干什么?怪不得他不让动家当,他要女儿和金豆分家,所有东西,以女儿名义,拉回自家去。

听了铁锁的话,张魁看着金珠,金珠看着大伯,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他们和铁锁讲不清道理,铁锁又要动真格的,完全没有戏说的意思。

金珠心想,这铁锁真是骑在人脖子上,硬要用刀砍。金豆没了母亲,又没了媳妇,这日后怎么活?可铁锁根本就不管金豆的死活,现在只能和他翻脸,韩家怎能容他胡作非为?

金珠正要上前理论,就在这时,听很久,一直没有说话的金铃,出声说话了:“大,张魁、金珠,我说句不入耳的话,你们也不要见怪,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不疼爱自己的儿女?我们也不能怪人家张兴一家人,放在咱们身上,恐怕也一样。这金豆把事做到这个份上,怨谁呢?毕竟铭利还没找回来。我看就是把张花找回来,也难和金豆再继续过下去了。金豆这家没法维持了,没地种,就余下要饭吃了,张花能跟着去要饭吗?现在只能烂了就往烂处来。金豆没地种了,又没媳妇了,你说要那些农具干啥?不就是多余的吗?就让人家张兴拉走算了。他们一家阻拦着,不让安葬我二婶,我们能怎么办?这不是打闹能解决掉的问题。”金铃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金玲说得话,惊得张魁、金珠目瞪口呆,就连韩兴仁看着儿子,一脸疑惑,不知儿子今天为什么向着铁锁说话,完全背叛了韩家人的利益,都愣在那里无言以对。

金铃说完,又走到铁锁面前说道:“叔,我也理解你,但你也不能太过分,就现在这家当,看着分吧,窑洞你背不走吧?那就留给金豆回来住,粮食你也该给金豆留点口粮吧,四头牛你拉走两头留两头,马给金豆留着,农具你随便拉,就是那房子留给张花,说是留给张花,她能回来住吗?你做个价,我当着,给金豆留下算了,就算是给张花补偿了。以后金豆回家,就上我家吃饭去,我也不能看着本家兄弟没人管,没处吃饭吧?”金铃一番话,在场的人,都听得感动了。既安抚了张花,消了铁锁的火气,又给金豆留有后路。真是一举三得。

真是: 说话心中有杆秤,两边平稳才公正。

看似说句公道话,实际为己路铺平。

韩兴仁看着儿子,在危难中,说话有分量,做事有担当,也就不再做声了,只要暂时把金豆养着,过几年长大点,金豆也就能自食其力,现在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唯独金珠听了金铃的话,心里不是滋味,觉得本家人怎么向着铁锁说话。张花是韩家娶的媳妇,是出了钱买来的,她没有资格和权利分得家产,不论穷富,回来就应该和金豆继续过下去。铁锁胡闹就应该把他轰出去,索性不要这门亲戚也行,为什么要给他让步?真是墙倒众人推,本家兄弟也靠不住,关键时候,都不替金豆考虑,也不替金豆说话。

金珠又想,根据眼前现状,自己不但说服不了铁锁,本家兄弟肯定也不会支持自己的想法。一个出了嫁的女儿,在娘家就没了话语权,她的目光看向张魁,希望张魁能替自己拿个主意,自己该怎么办?该怎么给金豆争取利益?

张魁见金珠看他,就在她耳边说道:“已经这样了,埋你妈要紧,大势已去,就没必要抓着小头,最好息事宁人,让你妈入土为安,争多论少,有啥意义?你妈放在那里等不住金豆回来,张花他大搅和着,事情进行不下去,咋办?难道老人不埋了?”张魁也看透了局势,只能顺势而为,僵着,不是个办法,所以给金珠说了降温灭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