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太大意进村补给 太轻敌遭受重创(第2页)
赵队长看到这个实际情况,就命令道:“分两组人员,尽快探清张家堡,和据点情况后,回来报告。其它人员跟着二婶进村,暂时藏在二婶家里,吃点馍,喝点水,等到游击队攻破张家堡,救出二叔,我们再送你们去渡口渡河。”三位领队,都点头表示明白。
赵队长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在不明情况的前提下,让一大队人员,悄悄进村,进了铜锁的家,让队员们吃点干粮,喝点开水。
被惊醒的张良,目瞪口呆的看着一帮人,李翠兰见儿子愣头愣脑的样子说:“赶快起来,给客人烧水,还愣在那里干啥?”张良这才急忙起来,去烧水,李翠兰就让领队把人分组住在两个窑洞里。一百多人,整整坐满了两个窑洞。
真是:看到张张娃娃脸,只想帮忙自家安。
热水供给莫迟疑,小小心意暖心间。
刚刚到来张家堡,几位领导有争胜的信心,也就有了轻敌麻痹思想,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是进驻李翠兰家,他们只想着攻击别人,没想到住在窑洞里,被围攻后将如何撤退?他们只看到张家堡一个据点上的保安人员,他们万万没有想,消息早已泄露,高县长布置的两路人马,都在悄悄靠近他们,危险正在向他们逼近,他们却一无所知。
监视李翠兰的两个保安,尾随李志远到了村外,夜色中看到许多人影,就在旁边藏起来,看到被派出去的人,就知道是去侦察情况,两人躲在暗处没动,直到看着部队进村,他们尾随着,月光下,看到一帮人进了铜锁的院子。这时一个要回去报告,另一个挡住说:“这帮人进去,肯定要吃饭,一时半会走不了,还有刚才看见有人走了,你碰上了怎么办?等他们都回来,再去给高县长报告不迟。”两个人主意已定,就躲在暗处等待着。
赵队长在四周安排了四个游击队员流动哨兵进行警戒,其他队员在大门里墙边守着。趁着这个时间,吃馍喝水,马上准备攻击张家堡。
李翠兰让儿子动火烧水,她还给李志远说道:“娃,我看这些娃又饥又渴,怪可怜的,不如让我给大家擀面条,做一大锅面,让他们不仅喝上水,也饱吃一顿面条,咱有的是面粉。”
李志远听了很激动,拉着给李翠兰的手说:“二婶,太感谢你了,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你看这一百多号人,你擀面条要擀到几时去?再说,在这里只能少休息片刻,马上就要动身去渡口,连夜要渡河,只要能喝口热水,就感激不尽了。”
李翠兰打消了擀面的念头,专心给大家烧水,生水喝了闹肚子咋办,这开水必须供上。
赵队长和几位领导,以及他的游击队员,守在院子里,等候侦察员回来报告情况。很快,两路侦察人员回来报告,一切正常,据点和城堡上都很安静,没有觉察到其他情况。听了报告,几位领导紧绷的弦也松弛了,通知,抓紧喝水吃馍,不能暴露,半个小时后攻打张家堡。
赵队长给牛政委和张指导员说道:“让战士抓紧时间吃口干粮,然后兵分两路,老张领五名队员,带一挺机枪,去封锁据点,在门口封锁,不让他们出来支援城堡就行。老牛和我领上剩余游击队员去攻击张家堡。找一个推土车,装上土,前边找一块门板挡着掩护人,机枪和短枪压制敌人火力,只要能土车靠近城堡附近,看清掉桥的绳子,就可打断它,让吊桥落下来。然后发起冲锋,就可攻克城堡。将二叔救出后,立刻赶到渡口渡河,天明前,争取把这支队伍送过河去。”在赵队长的心里,到了这个地步,硬攻是唯一的出路。
几位都同意赵队长的安排,希望尽快结束战斗,把人送过泾河去,好完成这个重要任务。
真是:紧急决定应突变,救人强渡过难关。
困难面前不退缩,攻破城堡任务完。
就在一小时前,保安团和二零三团,两路人马,通过南北两个梁,到达对面地点,天刚黑下来,他们就已翻过沟,来到村边,高县长让他们在庄稼地里隐藏,等待命令。
与此同时,保安队在门前的探子,见侦察的人都回来,就撒腿跑去报信。在城堡里的墙下,高县长早已在那里等着,他让张魁吩咐剩余的人员在墙下藏着,不要暴露。自己不停地在了望口张望,他早已发现远处的人影时,就断定是游击队的侦察人员,没有行动。看着保安队的人员慌慌张张的跑来,才命令放下吊桥,他们走出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