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 作品

第177章 山崩裂石佛现身 突临产一人被困(第2页)

放羊娃把自己亲身经历,告诉每个前来拜佛的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此后,佛爷沟名声大噪,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参拜佛祖。也有外县外乡的人,听到传说后,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前来拜佛。

佛爷住的地方,有着十八个石头台阶,九处断壁,被后人称为九壁十八台。在石佛崖对面,山崖坍塌处,就像是远古城郭,被大石压缩埋没,大石破裂后,露出一个角,被后人称花石崖,这就是佛爷沟的来历。”李仁讲完传说,把玉芝都听愣了。

真是: 天崩地裂石佛来, 石崖洞府有坐台。

释迦摩尼居住处, 庭院九壁十八台。

二龙戏珠门前设, 坐拥对面花石崖。

静雅倾听流水声,普度众生念佛哉。

听完李仁讲得故事,玉芝感叹的说“原来这么神奇,怪不得香火不断。”

“是呀,佛爷的名声很大,也很神灵,所以才招来很多人前来拜佛,祈求保佑。”李仁回答着玉芝,生怕玉芝不满意。

李仁笑着说:“还有距离这里有着十几里地的后沟娘娘庙,也有神灵,谁家没有孩子,就去求娘娘送子,就很快就能得到孩子。不知谁传出,吃了娘娘怀里抱着一个男婴的牛牛,就能生儿子,于是庙里娘娘怀里抱的婴儿的泥塑牛牛,一天就留不住。主持没法,用木头做了一个,结果,有人用刀刮牛牛上边木屑吃,没几天也被刮完了,据主持说,泥塑婴儿的牛牛,隔几天就的补一个,不知补了多少个。”

玉芝听得笑了起来,过了会,她叹了口气说:“唉,女人也真可怜,想生个儿子,什么苦都能受,不管什么都能吃得下。”

在那个年代,女人生不了孩子,就成了罪过。生儿贵母,反之,就要遭受歧视甚至虐待,她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只能祈求神仙显灵。

费了好大力气,他们慢慢的才走到沟底。说话间,他们一行就来到沟底石佛对面,清楚的看着石佛洞。

石佛洞地处在一个山崖根部,两道河流的交汇处,两河汇成一条河,在石佛洞前流过。传说有着二龙戏珠之说。石洞距离河边很近,也没有围墙环绕,只有河边的大树,把石佛周围围绕起来,环境十分幽静。守着佛洞的住持,就住在洞下一块较平坦的茅草房里,据说是许多烧香拜佛的人,捐款捐物修缮的。

平日参拜的人比较少,比较清静,只有在过庙会的时候,四方参拜的人,就蜂拥而至,布满河滩,方显人气兴旺盛。

李仁搀扶着玉芝来到茅草房前,主持早就看见他们下沟,出门迎接,主持就是给他们驱邪的人。这个庙院太小,没有别的和尚,只有这个住持,也是个带法修行者,至于他是第几代传人,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也没其他别的旁证。主持把他们引进门,倒了碗水,递给他们说:“喝碗神水,消灾解渴,休息一会,再拜不迟。”

玉芝听了是神水,赶忙端起碗给几个孩子每人喝了几口,自己也喝了一碗。李仁明白是神水,也就没客气,端起另一碗,一饮而尽。

真是: 神灵附着神水来,消灾解渴神奇哉。

神存意念心中想,心里有神神就在。

李仁也寒暄了几句,住持就领他们去洞里拜佛。

石佛住在石窑里,佛祖盘腿坐在莲花台上,头上的帽子像菠萝,据说是头发编成那个样子。两目紧闭,酷似沉思。耳大、额宽、面善。两手合拢在一起,在前边举起。佛像前有贡台,摆放着贡品。前面有个水坛,里边满满一坛神水,这坛水喝不干,水满不自溢。水坛里水位下降,等会坛水就自然又满了。前去拜佛的人都要喝佛前神水,祈求神灵保佑。喝过神水的人,就像吃了神药一样有了精神。逢过庙会,拜佛人多,排队都喝不到神水,而守佛的住持常年吃的就是这个坛里的神水。

水坛喝不干,又不外溢,不明真相的人感觉很神奇。仔细看,就会发现,水坛有条细长的通道通向后边石崖,石崖缝里流下的水,通过通道流入水坛,水坛水满后,水位就高于通道,水就流不进来石坛,余水就顺石缝流走了。石坛水位低了,水道里的水就自然流进水坛添补,就能保持水坛的水位,如此神奇设置,都要归功于以前住持的神奇妙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