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说书人 作品

第334章 灭魔(二)(第3页)

道教的法师借十尺见方的土地,铺设罡单,象征九重之天。脚蹬云鞋,于一曲悠扬道曲中,存想九天之境,依照斗宿之象、九宫八卦之图踱步,认为如此便能神飞九天,送达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

一般认为,步罡源自古代的禹步。然而,它与禹的关系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出自汉代扬雄的《法言·重黎》,其中记载“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轨注解道,禹治理水土时,跋涉山川,脚部落下毛病,因此走路呈跛态,而民间巫师多效仿这种步伐。由此看来,禹步最初是对大禹治水时跛脚姿态的模仿。

另一种说法见于《抱朴子内篇·仙药》和《洞神八帝元变经》等古籍,大致内容为:大禹治水时,在南海之滨目睹一种会禁咒术的大鸟,它行走时步伐奇特,能令大石翻动。于是,大禹模仿其步伐,将之演变成法术,且十分灵验。由于此步伐为禹所创,故而称作禹步。

从这些说法中大致能够看出,禹步形成时间很早,且与古代的禁咒术相关。

禹步的基本步伐为三步九迹,后来拓展出十二迹、三五迹等不同形式的禹步。禹步的三步九迹被视作具有北斗之形,故而与踏罡步斗合二为一。《金锁流珠引·三五步罡引》记载:“北斗,即中斗。中斗为星,下化为九灵,依此步法行走,会留下九个足迹,称作星纲。”

所谓九迹,象征着北斗七星与辅弼二星。纲,本写作罡,原本指斗末一星,后来有时借指北斗。称之为纲,或许与将星图理解为天宇某一区域的纲纪有关。

还有说法称,大禹治理洪水时,见鸟能施展禁咒之术,便学习了三年,学成之后踏九斗,将星配于足下。后世普遍认为,禹步、步罡与九宫八卦相契合,有“三步九迹,迹成坎、离卦”的说法。

由于星纲种类丰富,且依据法事内容持续编创出新型罡步,因此步星纲或踏罡步斗的名目众多。它常常与掐诀同时运用,是施法时最基本的两种形体动作。据说,到唐宋时期,步罡与掐诀的组合已达七百余种,可谓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