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709章
方城沦陷的消息,震惊了彭城,这对时期或多或少都有打击。尤其是方城防线还有一些城池没有沦陷,他们距离魏军更近。
甚至有些城池的守军,甚至站在城头就能看到远方那一片片连绵起伏的魏军大营,还有时不时路过的浩荡骑兵群。
这些行动都是在向尚未沦陷的城池里的夏军示威,告诉他们大魏已经牢牢掌握住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等到快天黑的时候,人的情绪会变得敏感、低落,这个时候,魏军就会吹号角,表示要进攻,引起守城夏军的紧张,并开始动员。
但魏军并不进攻,只是虚张声势。
等到天黑之后,魏军又拿着火把,在城外到处转,同时制造出许多喧哗声,来让城中的夏军认为魏军趁夜攻城了。
魏军不仅仅会轮番以这样的方式来制造紧迫感,还会将攻下来的城池中那些战死的夏军的头颅砍下来,堆到尚未沦陷的城池的外面。
用这种筑京观的方式来威慑守城夏军。
等威慑的方式用上之后,就会派人去劝降。
但没有一座城池投降,劝降的人,甚至被射杀。
十月下旬,徐州战场的方城防线几乎被打成了稀巴烂。
有三万夏军正规军阵亡。
好几座城的城楼被重砲轰塌。
当时魏军的虎蹲炮像是不要钱一样往最前线扔。
报废了一座又一座,但后续的却源源不断。
无论李彦如何通过制度和机制来协调大夏的商业,以达到充分且高效的调动资源的目的,却始终有一个短板:大夏的资源远不及大魏。
从第五次夏魏之战的徐州方城战线就可以充分地解释这一点。
魏军的虎蹲炮,威力虽说比不过大夏的大将军炮,可数量上绝对碾压。
或者说,魏程当局这一次的战略定位,做的极其刁钻。
西线的慕容云部火炮数量并不多,东线的闻渊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在魏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火炮数量深不见底,这让徐州的战场惨烈程度远超赵州战场。据说双方用虎蹲炮在城内对轰完后,魏军又源源不断补充虎蹲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