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得 作品

第289章 劝捐完了又科配

卢生虽然收回了卷轴,可是百姓都看见了,议论开来了:“这卢掌柜做了什么好事,知州大人竟然如此夸奖他?” “我听说那卢掌柜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啊。”

“就是!听说阿胶坊的伙计出门住客栈,他都不给别人钱!”

……

卢生听到这里,嘴角抽了抽,他名声现在这么差了吗?

那些人明明知道卢生能听见,却一点也不避讳,继续大放厥词,贴脸开大:“这你们就不懂了吧,这些人对自己伙计十分抠门,却想把钱都给捐给外人,博得一个好名声,这种人才是沽名钓誉!”

“就是,之前水灾,回春堂搞义诊,别的大夫忙前忙后的,也不见这个人出来搭一把手!”

“还有啊,他其实也没捐钱,官府的功德榜上,于夫人带头都捐了一百两银子,可没见到卢生这号人!”

“你不也一文钱没捐吗?怎么舔着脸逼别人捐?”

“那能一样吗?他一个亳州经魁,家里又有钱,开几家铺子,他凭什么不捐?”

“钱是人家的,人家愿意捐就捐,哪用的了你置喙?”

“那他就是为富不仁,我还不能说两句了!?”

……

百姓们吵吵嚷嚷……卢生手上拿着卷轴,已经明白姓刘的在打什么主意,却一时也想不到应对的办法。

荷儿站在一旁,有些看不明白:“公子,刘大人送这幅字是什么意思?您这铁公鸡什么时候也算乐善好施了?”

卢生一脸颓然:“这都看不明白,这就是捧杀啊,等等吧,匕首还没有亮出来呢。”

果然,那个叫“刘全”的师爷,摇了摇他的“荡妇”扇子:“卢……卢掌柜,亳州水灾,今……今年好多田地颗粒无收,灾情虽缓解,朝……朝廷也调集了赈灾粮,多数难民已……已然回乡,可是光靠官府,也实在无法赈济亳州全境近十……十万户,百万人口。”

这人虽然结巴,但是话却是一点不少。

“所……所以,此次后续赈灾,州府只能仰仗诸位了,大家慷慨解囊,筹……筹集一些银两,粮食。卢掌柜作为经魁,在亳州城又……又坐拥四五庄买卖,想必……必不会吝啬吧!”

刘全把卢生手里的卷轴拿过来,直接给抖开了。这才露出“乐善好施”四个大字,文末落款是刘从德的表字:复本。

卷轴末尾,还掉出一张《劝捐契》。

宋朝在遇到灾荒的时候,就会征收“劝捐银”。说是劝,其实就是给富人、士绅、甚至学子强行摊派,这种事情,也不新鲜,古往今来,从未断过。

后来,官家也觉得叫“劝捐银”有些沽名钓誉,就把“捐”字给改了,直接改成“劝分银”,也别捐了,就大家分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