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郑公铺开回春券(第2页)
郑公轻蔑一笑,他虽然觉得这回春券新奇,却还没有看透它的价值,于是就拒绝道:“不怎么样,你直接把纸印出来就想当钱用?我又不是傻子。”
此话一出,郑公似乎想到了什么?刚才说这句话的时候,好像一根线头扎进了他的脑海里,他得顺着捋一捋。
起身,踱步,口里还念叨着:“印纸……当铜钱用……那铜钱去了哪里呢?”
好像突然想明白了,拍掌激动道:“卢生,你这回春券是好买卖啊。只要商人认可了此券,就会一直用铜钱银子来换,这些铜钱就可以供卢掌柜自己使用,可以用来做买卖,要进货,盘商铺……那还不是有花不完的钱?”
郑公能在这个时代,想到这一层,已经不容易了。
卢生摆摆手:“倒也没有郑公想得这么简单,回字商铺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银”,才能印‘回春券’,得保证有人兑换的时候,就能立刻拿出铜钱,银子。”
“也是就是说,别人买回春券的钱,你们回字商铺一分不能用?”
“那倒也不是,这‘准备银’,我估计保留五成应该绰绰有余了。”
后世的银行,能保留一成的准备金,就已经算很稳妥了,通常也就七八厘,所以银行才能那么赚钱呢。
而回春券发行起来就更得小心,毕竟是民间纸券,和交子还不一样,没有官府撑腰,多一些准备银,总是是要稳妥一些。
郑公听明白了其中原理,夸赞道:“这还真是聚宝盆一样的买卖,可惜了, 这回春券只能在亳州用,要是在大宋朝都能兑换,这回春券,那就真是可以当钱花了。”
卢生都怀疑,郑公是不是在故意引导自己,也只能话赶话往下说:“这不就是要找郑公合作吗?听闻郑公的药材买卖遍布大宋,就连海外也有您的铺子,这些铺子要是都挂上‘回“字,回春券到了天南海北,到处都能兑换银钱,这回春券不是就能当钱用了?”
郑公就像是钓鱼佬,总算把鱼给心甘情愿的钓上来了,满意一笑:“那卢掌柜打算怎么合作呢,不能老夫白忙活吧?”
“自然不会,我给您算……算……”
见卢生支支吾吾,好像还在仔细斟酌,郑公就直接开口建议道:“卢掌柜,不用算得太细,你给出个数,回春券的生意,您给我三成股子,你负责印刷,我负责铺开,你看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卢生有些心疼,他感觉自己被钓了:“这账是不是也算得太随意了,我们好歹找个账房来精细算一下。” “老夫可没有那功夫,我大老远跑过来,可不是为了跟你一文两文、三四文地掰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