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上猪猪 作品

第265章 找着了

  四月清明。

  明宋国北方济鲁行省本来渐渐转暖的天气,在连绵阴雨下又开始了一场倒春寒。

  位于此行省东南方烟溪郡境内,与蒙山、赤海相邻,位置最为偏远的山海县。

  县城的城墙高不足两丈,城门宽不过九尺。

  几个穿着一般冬令才着身,上下打着补丁,胸口正中写着个‘卒’字的胖袄,躲在门洞里的守城兵。

  无精打采的蜷缩着身子。

  全靠时不时的猛跺几下脚丫子,震动气血来点暖和劲。

  这伙子兵卒的头子是个四十多岁的大汉。

  与众不同的穿着皮甲,身形彪悍。

  但湿皮子沾了冷水,贴在身上冷飕飕的更是透骨的寒意。

  不由咬牙切齿的嘟囔着,“出这破门洞走一走,活动下腿脚吧,下雨。

  躲在里边不动吧,这个穿堂风,刮死个人。

  这破清明,死不死啊!”

  “咿呀,赵城头,你可真是胆大包天。

  ‘地物化生’的日子还敢妄语狂言,当心犯忌讳。”

  “滚你的蛋吧,贾小生,可别显摆你的秀才身份了,还什么‘地物化生’。

  说的这么玄乎,其实不就是‘出鬼’的日子。

  得要烧纸钱,拜祖宗。

  再说了,你活了十几年真见过鬼是什么样”

  一个瘦巴巴尖嘴猴腮的青年,似乎看身边一位姿态斯文,长相俊雅的同伴不太顺眼,撇着大嘴道。

  话到一半一下梗住。

  眼睛望着百步外,烟雨中一个踉踉跄跄踱步过来的身影,身体筛糠似的抖了起来。

  旁边的赵头见状,前进半步,用手把瘦猴青年的脑袋掉了个头,同时低声吩咐所有的手下,

  “别看他,大家都听好了,不要看他。”

  兵丁们听到头头的吩咐,一个个鸵鸟一样的把头转到了一边。

  但是听上峰的话是衙门里人的习惯,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但此情此景,要说哪个心里步打鼓,也不太现实。

  那瘦猴样的青年回过神来,第一个哆哆嗦嗦的道:

  “赵头,咱们不去看它,那东西可还是会看着咱们走过来啊。

  这,这也没啥子用啊。

  不如咱,咱们来个脚底抹油,溜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