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苛捐杂税(第2页)

陈云播不以为然,接着问道:“城管和清洁工赚钱了,为什么受益的是我们?”

刘轩耐心解释道:“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城管和清洁工们赚了银钱,最终也是要花出去的。比如说,原来他们可能因为没钱而舍不得买米,现在有了收入,就能买得起米了,这样一来,米行的生意自然就变好了。同理,他们原来可能没钱买漂亮衣服,现在有了钱,也能去布行或丝绸庄置办衣物,这样一来,这些商家的生意也会跟着变好。”

“所以说,本王向你们征收的这些税赋,其实是一种多赢的局面。官府税收增加了,可以用于更多公共事业的投入;百姓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家的销售额也增加了,利润更加丰厚。这样不断循环,就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良性发展态势。”

“如果我们的收入不能增加呢?”陈云播再次问道。

刘轩闻言,站起身来,语气坚定地说道:“三个月内,如果诸位的收入未能增加,本王便返还你们所交的税银,并向你们公开道歉。但话又说回来,本王也希望诸位能诚信守法,如果有人阳奉阴违,不交或少交税银,到时候可别怪本王不客气。”

说完,刘轩环视了一圈堂下的商户们,转身从后门离开了府衙。

程达安望着刘轩的背影,陷入了沉思。刘轩对城中商户加征费用的做法,他心里是有一点抵触的。可刚才刘轩这一番话,理论虽然新奇,却好像有些道理。

回到王府后,刘轩立刻召来了南风,吩咐道:“你去查一下那个陈云播,还有另外几个带头请愿的商人,我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发家的,底细如何。”

刘轩心中清楚,商海浮沉,哪个老板在生意做大的过程中没有点黑历史?以往,他们可以依靠金钱贿赂那些不法官吏,来掩盖不光彩的过去。但现在,刘轩已经下定决心要整治这些乱象,他相信,在严格的调查之下,并非所有人都能经得住考验。

经过特战队细致地调查,陈云播的背景竟意外地干净,没有查出什么大的问题。然而,另外一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半月之后,晋北最大的粮商韩洪年被“请”到了府衙。梁大友将一张写满字迹的纸递到了他面前,韩洪年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纸上详细记录了他从17岁做粮店伙计开始,所做的一件件见不得光的事情,大大小小总共有二十多条。其中有些事情他记忆犹新,而有些则几乎忘了。

“韩老板,这些事情可都是你亲手所为吧?如果没有异议,就签字画押吧。”梁大友的声音中充满了鄙夷,他实在难以想象,眼前这个平时道貌岸然的人,竟然做过如此多伤天害理之事。

韩洪年苦涩地笑了笑,问道:“梁都头,我能问问,这张纸,是谁给你的吗?”

梁大友面无表情,回应道:“无可奉告。”实际上,他自己也对这些信息的来源一无所知,心中同样充满了好奇。他很想了解晋王为何拥有如此神通,竟能挖掘出这些隐藏很深的秘密。但作为下属,他深知自己的本分,明白哪些事情该问,哪些事情不该问。此刻,他只需忠实地执行命令,其余的不必多问。

当天下午,晋北府衙外,又贴出了新的告示,引来百姓围观。

“没收全部家产,罚做五年苦役。”看到告示的那些晋北商户,无不倒吸凉气。虽然韩洪年做的这些事情,确实太过缺德,可晋王在这个节骨眼上把他查出来,目的不言而喻。

商人一向讲究和气生财,不愿招惹是非。藩王在封地拥有绝对大权,再加上有了韩红年的前车之鉴,那些不想交税的商人都失去了反抗的气势。

接下来几天,负责税收的方孝临忙的不可开交,每天都有大量的商家,主动上门缴纳卫生费和治安费,这景象,与之前城管们四处催收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