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何雨柱巧破连环计,四合院恩怨渐明(第2页)
何雨柱在当院支起从食堂搬来的黑板,粉笔字在煤油灯下白得刺眼。
"1956 年 10 月,易中海代领何大清保城汇款 30 元,实到 15 元。" 他敲着泛黄的汇票复印件,指尖划过流水号,"同月,贾张氏家煤球多出五块,票号与食堂 10 月 15 日丢失记录一致。" 台下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贾张氏的煤票本 "啪嗒" 掉在青砖上,露出里面夹着的半张粮票 —— 正是易中海塞给她的 "保城搬运站" 票。
易中海的铺盖卷在夜风里翻动,一张泛黄的纸页滑落,是杨厂长手写的 "居民组长委任状"。
棒梗蹲在地上捡起,发现背面用铅笔绘着何家菜窖的结构图,墙角标着 "11 月 7 日 2 时撬粮缸"。他攥着玻璃球跑向何雨柱,球里的番茄皮随着跑动晃出红影,像极了易中海 1956 年塞进他兜里的水果糖包装纸。
保卫科的人再次登门时,易中海正在锅炉房用铁丝修补管道,袖口沾着半片蓝布丝。
刘干事晃着维修记录单:"易中海,你 11 月 3 日领取的铁丝,比登记数多了两捆。" 何雨柱站在锅炉旁,看着老人裤脚的泥渍 —— 正是菜窖门口的冻土,与他扯掉的保温帘布料纤维完全吻合,那布料还是三年前娄晓娥给易中海补棉袄剩下的。
贾张氏突然冲进当院,举着半张边缘焦黑的粮票,手指在夜风里发抖:"雨柱!这是易中海昨晚塞给我的,说拿这个能换三块煤球!"
票面上 "保城搬运站 1956 年 10 月" 的戳记清晰可见,何雨柱接过粮票,对比账本上的编号:"三大妈,您看这流水号,跟我爸当年寄的那笔分毫不差,编号 007,正是易师傅克扣的第一笔。" 贾张氏的手猛地一抖,粮票飘落在易中海脚边,像片被揉皱的落叶。
深夜,何雨柱敲开易中海的房门,搪瓷碗里的番茄蛋花汤腾着热气。
"易师傅,1955 年您帮我修自行车,链条油还是您从锅炉房顺的。" 汤面上漂着片晒干的番茄皮,边缘呈锯齿状,正是棒梗塞进玻璃球的那种。易中海的手在汤碗上方悬了三秒,突然抓起伴随他十年的搪瓷缸,"咣当" 摔在地上,缸底 "为人民服务" 的字样碎成两半,露出下面刻着的 "1956.10.23"—— 正是他第一次克扣汇款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