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612章 《赛博迷雾中的人性微光》(第2页)

二、后人类困境:技术祛魅后的存在之问

诗歌开篇抛出的 “三维嘅我哋,睇十几维?” 这一诘问,直指后人类时代的认知困境。在超弦理论预言的十一维空间与人工智能突破图灵测试的当下,人类的感知系统与认知框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海德格尔 “技术追问” 的命题在此获得新的注脚 —— 当技术不再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而成为重塑人类本质的力量时,“我哋” 的主体性该如何安放?

“冇眼睇,话知你 / 你今年贵庚?边个关心?” 以近乎冷漠的口吻消解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这种情感荒漠化的书写,暗合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对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异化的论断。在数据化生存的时代,年龄、身份等传统标识被转化为算法可分析的参数,个体的独特性在技术洪流中逐渐消融。诗人通过对日常对话的极端简化,勾勒出后人类社会情感交流的贫瘠图景。

“文明唔文明 / 喺晨早仲系喺挨晚” 的设问,将文明评判标准从时间维度进行解构。传统文明史观中线性发展的叙事被打破,技术文明的高速发展并未带来道德与精神的同步提升。这种困惑与艾略特《空心人》中 “我们是空心人 / 我们是填塞起来的人” 的喟叹形成跨时空呼应,共同揭示了技术狂飙下人类精神世界的荒芜。

三、意象迷宫:赛博空间的诗性解构

“智能,硅人,赛博嘅人格” 构成的意象群,将后人类时代的技术特征凝练为可感知的诗歌语言。“硅人” 作为碳基生命的镜像,暗示着生命形式的根本性转变;“赛博嘅人格” 则直指数字身份与肉体存在的分离困境。这些意象的并置,恰似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中赛博空间的文学投射,在虚实交织间构建起后人类生存的新图景。

“冇天冇地,仲有我哋?” 以极端化的空间意象,表达对后人类存在根基的质疑。当技术突破使人类突破地球引力束缚,甚至可能摆脱生物性限制时,传统意义上的 “天地” 概念已失去参照系。这种空间焦虑与保罗?策兰诗歌中 “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 的隐喻异曲同工,都是对人类存在根基动摇的诗性表达。

诗歌中 “晨早” 与 “挨晚” 的时间意象,与 “冇天冇地” 的空间意象形成张力结构。时间的日常性与空间的虚无感相互碰撞,暗示着在后人类时代,人类既无法摆脱生物性的时间感知,又不得不面对技术带来的空间重构。这种时空错位的书写,深刻揭示了后人类主体的存在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