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631章 《粤语诗学中的禅道哲思》(第3页)

诗中"剃心"作为核心意象,既是佛教"明心见性"的现代化表达,也可视为对拉康"无意识像语言那样被结构"的反向诠释。当粤语特有的入声字(如"得[tak55]月[jyt22]")切割诗句节奏时,语言本身的物质性成为修行法门,这恰与禅宗"棒喝"的顿悟方式形成跨时空对话。

五、解构主义的神圣显影

德里达在《书写与差异》中强调的"延异"概念,在"睇道"的反复变奏中得到完美诠释。诗人通过能指链的滑动(睇道—剃度—剃心—冇道—得道),将传统形而上学的"道"解构为永远延迟的意义踪迹。这种解构不是虚无主义的狂欢,而是本雅明式"救赎批评"的实践——当所有关于"道"的肯定性定义被悬置时,"道"反而在最彻底的否定中获得神圣显影。

结语:

树科《睇道》的先锋性,在于将方言实验、禅宗智慧和后现代哲学熔铸为新的诗学范式。这种创作既是对岭南文化基因的深度开采,也是对全球性哲学命题的本土回应。诗中"有道冇道,冇心有心"的终极悖论,恰似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最后的梯喻:"必须克服这些命题,然后才能正确看世界"。当粤语诗歌突破语言边界时,我们或许真能如诗人所言,在"剃心"的痛感中,瞥见那不可言说的道之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