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633章 《语言之镜与存在之谜》(第2页)

第四节对身体感知的质疑尤为精妙:"你觉得,脚步几咁踏实?/自己根本噈冇接触到地……"。粤语中"几咁"(多么)这一程度副词的使用,强化了反讽效果,而"噈冇"(就没有)的双重否定则加强了认知颠覆的力度。从现代物理学角度看,我们确实从未真正"接触"过任何物体,所谓的接触只是电磁力的相互作用。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在《物质与记忆》中论述的身体图式理论,在此得到了诗意的呈现。树科用粤语特有的韵律和词汇,将这一科学事实转化为对日常经验的颠覆,展现出方言在表达认知悖论时的独特力量。

诗歌的第五节点明了全诗的核心命题:"我哋睇到感知嘅客观世界/系喺传统嘅科教嘅主观嘅意识"。这句长达二十字的粤语表达,通过多个"嘅"(的)字串联起复杂的概念关系,形成了一种思维绵延的语言效果。德国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在此被转化为粤语的诗性表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将"传统"与"科教"并置,暗示了即便是科学教育也难逃主观意识的渗透,这一深刻的怀疑精神通过粤语特有的语法结构得到了强化表现。

结尾两节回到开篇的"想"的主题,形成完美的环形结构:"你话,你仲要唔要想?/想想,想想噈想想到嘅嘢!"。诗人运用粤语特有的重复和反问句式,制造出思维的漩涡效应。"想想到嘅嘢"(想到的东西)这一表达,既指思维的内容,也暗示了思维本身的建构性。法国后结构主义者德里达关于"延异"的概念,在此得到了方言诗学的生动诠释。树科通过粤语特有的语气词"嘢"(东西)和重复修辞,将抽象的认知哲学转化为可感的语言体验,展现出方言诗歌在表达复杂思维时的独特魅力。

从诗学传统看,树科的这首作品继承了岭南诗歌的理性思辨特质,又融入了现代语言哲学的思考。清代岭南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的粤地歌谣就显示出"既尚风骨,又重理趣"的特点。树科以现代粤语延续这一传统,在"心想事成"这一俗谚的解构中,完成了对方言诗学可能性的拓展。这首诗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它证明了方言不仅可以表达地方风情和日常情感,同样能够承载深刻的哲学思考,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普通话更具思辨表达的灵活性。

在认知诗学的视野下,《点解心想事成?》展现了语言如何塑造并限制我们的思维方式。粤语特有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为诗人提供了不同于普通话的认知路径。比如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否定词"唔"、判断词"噈"、方位词"度"等,都构成了独特的思维节点。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树科的这首诗恰为这一假说提供了诗学例证。通过粤语这一特定语言形式探讨普遍认知问题,诗歌本身就成为了一场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生动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