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明月无声 上(第2页)
听说一旦有上好佳作出世,才子们便会相互切磋较劲,热血上涌,卯足了劲儿想要弄出一首,更上一层楼的作品来名垂青史。
佳人们则将这些诗词,套上各种带有绮丽梦幻色彩的外衣,演绎成风花雪月、花前月下的浪漫爱情故事。
在自己前世那个世界,诗词之道要到唐朝时才开始兴盛,此后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才兴盛至巅峰。
但杨梓觉得,诗词最辉煌的时代,是自己前世所处的那个时代,不说人人都能写诗作词,但欣赏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无论是诗的盛世——唐,还是词的华朝——宋,诗词都不过是少数人消遣娱乐的工具,并未走进天下庶民百姓的心里。
谈何辉煌?!!
但不管是哪个朝代,朝廷取士的考核中,都少不了诗词。
写文章时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引用的也多有诗词里的名句,这就可以说明诗词的魅力无穷,流传面广,人们的接受度高。
自己前世的那个时代,也不例外。杨梓可以肯定,自己的中考、高考,里面都是有诗词的。
诗词文化一直在沉淀、在升华,是华夏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无数经典名作便如天河流沙,形成了这个社会和时代的文化底蕴。
是东方世界的一颗明珠。
……
大隋仁寿元年,八月十五,中秋。
皇城,菁华苑。
苑子里的道路两旁挂满了彩灯,灯火辉煌,将青石铺砌的路面照亮如白昼。
远处是一堵筑在水面上的白墙,约高一丈,上覆青瓦。
墙头高低起伏,如波似浪,正中的红漆大门虚掩,有琴音和着丝竹声隐隐传来。
一个个鳞次栉比的院落,分布着各种园林式建筑,池塘与假山星落其间、美仑美奂,从众人眼前延伸开去。
亭台楼榭分散开来,由建有朱红栏杆的长廊彼此相连,山石鱼池、小桥流水、花木矮树错落有致,颇有一番江南的韵味。
皎月高悬,漆黑的天幕上,繁星点点,清冷而又寂寥地散发出柔和的光辉。
站在这里朝最中央的大庭院望去,有一排由三十六扇大屏风隔出的区域,这里是今晚的饮宴场所。
屏风上装饰着金铃一般的花朵,花萼洁白,泛出犹如陶瓷般半透明的光泽。
饮宴场所是露天的,就是为今夜赏月而设。
东宫负责举办宴席的官员,应该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杨梓的心里这样认为。
大庭院前方有月台荷池,池中有小亭、假山,以一道石桥飞跨于碧水之上。
庭院宽阔达二百五十步,遍植山茶花、香桂,此时桂花盛开,桔柚飘香,红白相映,一派争奇斗艳的景象。
菁华苑南面有一片园林,林木池沼,假山亭台,颇为幽美。
一道小溪,从园中流过,有数道小桥跨越溪流,两畔有好些楼阁房舍,都是为来此玩乐的达官贵人们准备的。
这座雅苑,杨梓还是第一次来。
杨梓和杨玉儿走了许久,穿廊过院,经过一处小园,绿水、假山衬着吐新的绿叶,以及不知名的矮树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景色甚是宜人。
园子里有几处闲游的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当然,可能以前自己是认识的。
一个人的学识、经验,都在记忆里。
记忆何其珍贵,可杨梓“自己的”记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