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云端的猪啊 作品

第139章 大漠敌踪 三(第2页)

在大黑河口上游三里处,杨梓站在一块石壁上,一身黑衣,身后是一众大眼萌妹子与十二名府卫。

杨玉儿身负大剑,望向黄河北岸,眼神犀利。

下方是密密麻麻的隋军,将已用火烤干的木筏、蒲筏推进水里。

他们没有点火把,只是借着淡淡的月光,轻手轻脚,行动井然有序。

自从行军以来,杨梓就与杨素探讨过,改进军队中的伙食,针对这时代多有的夜盲症、佝偻病搭配食物,采购了大量的蔬菜。

大隋朝的近海不产海带,自己在公主府里吃到的海带,都是扶余、倭国等小邦小国进贡来的。

杨梓将这条信息,记录在小本本上。

军队中的饭食以吃饱为主,没多少人会在意营养。

每天不饿,是基本要求。

什么眼睛发黑,四肢无力,都会认为是身体不好,正常现象。

给点肉吃就好了,可是肉的配额,极为有限。

还有很多当兵的有了饱饭吃,就不吃菜,为此公主只能强行改进他们的饮食习惯,弄得一些大头兵叫苦连天。

当然宣传是少不了的。

经过一个多月,很多情况都有所改进,特别是黑夜视物。

有的大木筏上系着长绳,二十人一组,他们的任务是将自己的长绳固定在对岸,守住滩头,为后续隋军渡河提供方便。

在北方冷空气的作用下,河面上泛起星星点点的白雾,黑夜里的能见度很低,一百五十米外难以视物。

对岸是一片滩涂,不适合跑马,也没有大量突厥人驻守,只有两个十人小队下马,在此搭了几个棚,点起两堆篝火驱赶蚊虫与野兽。

在这个位置,突厥人的巡骑离河至少一里。

强渡河流,是非常复杂的战斗。

攻方必须通过自己的侦察手段,对该流域的水文、流速,还有渡河地点以及敌军设防的情况,进行充分侦察之后,才能制定出有利于己方的作战方案。

强力的侦察体系,是取得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早有隋军斥候精锐,嘴里含着细竹管,从水里泅渡过来,将这一片滩地,摸了个一清二楚。

他们像水鬼一样,在夜色里冒出头来,望向白茫茫的河面。

他们在等待。

他们之前在水中已经呆了四个时辰,再强健的体质,也有些吃不消。

还好入夜之后可以离开缺乏温度的河水,潜伏在可以避风的乱石后继续盯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