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512章 家中琐事

战事虽然停滞不前,但其他安排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三+叶_屋\ ^蕪~错_内+容*

桓冲回京后,朝廷追究他的失地之责,他也主动认罚,辞去了荆州刺史一职,甚至在朝廷改授他兖州刺史时,桓冲还上书进行了回绝。

他表示自己是回京待罪,怎么可以再为方镇。

但王凝之和郗超早就商量过了,桓冲待在建康更麻烦,必须外放出去。

接连几道诏命下来,最终桓冲还是接受了任命,北上兖州就职。

原兖州刺史桓伊则调任并州刺史,坐镇晋阳,平阳、河东、弘农和上党四郡暂时划归雍州,受谢玄节制。

如此一来,桓家所领之地,从荆州变成了荆、兖二州,表面上看实力还增强了,但桓冲被调离荆州,桓石民和桓石虔的声望根本无法和他相比,龙亢桓氏的影响力进一步减弱。

王凝之对谢道韫笑道:“这主意还是你叔父出的,他让我不要急着夺取荆州,先过渡一下,到了桓家的下一代,就没人可以与我抗衡了。”

“桓幼子去了兖州,桓氏的声势大减,”谢道韫说道:“世家兴衰,主要还是看人,桓家的下一辈虽然厉害,但得不到那么多表现机会了。?a.b\c_w+x·w+..c¢o_m*”

桓豁和桓冲都是桓温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桓石虔和桓石民虽然不差,但桓家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王凝之掌权,他不会特别去关照桓家,相反,还会时不时地打压桓家。

王凝之叹道:“我虽然出身高门,占尽好处,但也不得不承认,几百年来,世家已经发展成一个畸形的存在,不处理不行了。”

谢道韫对此早有体会,笑道:“你可没手软,南北世家,都被你打压了一遍。”

王凝之摇摇头,“这才哪到哪,我对他们已经够温和了,不然就不是现在这种软刀子,而是直接送他们上刑场了。”

如今的世家,如果算上王凝之,琅琊王氏无疑是一家独大,不算王凝之的话,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高平郗氏和龙亢桓氏仍然势力庞大。

这几家里面,除了桓氏一族,剩下的三家都是王凝之的亲族,既要倚仗,又要防范。

也许还漏了一个,鲜卑慕容氏,他家虽然没有位列方镇的,但几个太守加起来也不弱,还领军,又有鲜卑人的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谢道韫知道王凝之的为难处,叹道:“所以越往高处走,越是孤家寡人。¢删\芭-看-书\王^ .勉.废′阅?黩^”

“那倒也不至于,”王凝之笑道:“只要知进退,便可君臣相安,这点你应该可以放心,谢氏绝不会出问题。”

如今的谢氏,谢安归隐后,谢道韫为周王后,谢石掌豫州,谢玄掌雍州,剩下的谢家小辈都在这两处熬资历,看着风光无限,但谢石无所作为,迟早会被王凝之拿下,至于谢玄,他就不是一个贪恋权位之人。

谢道韫对谢家的情况十分了解,对王凝之更为了解,知道他不会过河拆桥,但谢家想像当年的王、庾、桓三家那般统领朝政,是绝无可能的。

夫妻俩正说着,王殊走了进来。

王凝之看儿子一脸兴奋劲,问道:“民宅的事情都解决了?”

王殊点点头,喜道:“前段时间,出现过一起世家强取豪夺的案子,我听取道和的意见,从重处理,这段时日果然好多了,大家都规规矩矩地到府衙进行商议。”

“你还干上牙侩了,”王凝之笑着摇摇头,“之前让你走访百姓,他们怎么说的?”

自汉代起,市面上便出现了中间商,称“驵会”,又称“牙侩”,是得到官府许可的,代官府管理市场。

王殊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们都说只要价钱合适,就愿意交出宅地,搬到他处。”

王凝之接着问道:“那你可有想过这是为何?”

王殊点点头,“一来他们怕事,不愿意和世家起摩擦,二来他们并不在意住哪,拿到手的钱才是实实在在的。”

“那不就是了,”王凝之笑道:“你以为拿钱搬家对他们是一种屈辱,可他们并不会这么想,拿不到钱才是屈辱,是官府失职。”

王殊老实道:“是我想复杂了,有些事情,虽然不合情,但是合理,官府就不应该大加干预。”

王凝之看向谢道韫,“如何,我说的没错吧,是不是非得做下底层的事情,他才能懂这些道理。”

谢道韫不想满足他的得意心理,说道:“这有什么,那么多人没当过县令,照样可以当好太守、甚至州牧。”

“在我这可不行,”王凝之笑道:“以后得改改,混几年什么都不用做的清官,就外放太守这种事,以后决不允许了。”

时下的选官,世家子大多在京中挂个闲差,或者到哪个王府、将军府之类任个幕僚,就可以外放一郡太守了,在王凝之看来,这简直荒唐。

王殊替父亲说话,赞成道:“我觉得阿耶说得对,连百姓需要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能管理好地方,

所以还是得从小处做起。”

谢道韫反问道:“本朝那么多封疆大吏,大多没做过县令,难道他们都不称职吗?”

王殊语塞,看向父亲。

王凝之朝儿子挑挑眉,笑道:“在我看来,不称职的多了,不然朝廷怎么会变成现在这番模样?”

夫妻俩日常斗嘴,并没有什么对错可言。

谢道韫以一敌二,坚持道:“那是人的问题,照你这个逻辑,出生在皇宫里的人,一辈子没外出过,就肯定当不了一个好皇帝吗?”

王凝之乐了,“本来就是啊,历朝历代,皇帝大体都是越来越差的。”

谢道韫哼了一声,“那以后阿奴有了儿子,是不是还得隐姓埋名去外面生活几年?”

这下换王凝之傻眼了,他看向王殊,“问的是你儿子的事,要不你来回答。”

王殊赶紧推脱有事,一溜烟跑了。

王凝之笑道:“我觉得你说得对,阿奴的儿子,肯定和我一样,是生而知之者,根本不用那么麻烦。”

今日谢道韫得胜,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王凝之看着案头处理不完的公文,一声长叹,继续埋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