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善后(第2页)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那一次国家的灭亡,不是社会矛盾加剧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社会矛盾这个词语是后世发明出来的,但纵观古代历史,无外乎就是那几样,资源分配不均,权贵和贫农阶级对立,特权阶级对小农阶级的碾压等等诸如此类,都会形成巨大的社会矛盾。*微`趣+晓,说? .追¨最′歆!漳~踕·
弘治皇帝这段时间虽然大多时候都在修养生性,但却窥探到了王朝灭亡的一角。
所以他才会如此重视傅瀚的死,傅瀚不重要,由他引发出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很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当弘治皇帝得知朱厚炜才没得到确凿的证据之前,就对傅瀚审判杀戮的时候,他会那么急切的劝朱厚炜不要动手。
不过既然儿子己经动手了,那他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尽量挽救。
武英殿上的几名高官听完弘治皇帝的话后,他们立刻想到了一种可能!
那就是今日上朝作证的那名婢女,可能己经死了。
他们不会去怀疑这名婢女是否是蔚王故意找来诬陷傅瀚的,没有这个可能,蔚王不屑于做这种事,而且今日大殿上,傅瀚儿子指认婢女是他们府邸的人己经证明了一切。
至于那名婢女为什么会死,他们猜测可能是这名婢女在北疆做了什么让蔚王愤怒到不得不杀,迫不及待要杀的地步!
既然那名婢女无法在签字画押,那唯一能补救的,就是让今日朝会上的百官做认证,签字画押,指证傅瀚。
杨廷和沉默片刻,率先开口道:“微臣愿指认傅瀚,签字画押!”
杨廷和早就想除掉傅瀚,此前就是他推波助澜让蔚王去查十二年前程敏政舞弊案的旧事,虽然最后突破口不是在这上面,但还是因为这件事让傅瀚乱了阵脚。
不然想要除掉内阁首辅,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傅瀚现在威望与日俱增。
现在蔚王替他除掉了傅瀚,作为回报,杨廷和当然要投桃报李。
刑部尚书白昂沉思片刻,坚持道:“皇上,虽百官见证了今日傅瀚的证据,但他们只是见证,并不能指认,臣认为这并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