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听风云 作品

第224章 时代变了

  当日,唐王柴慎便在王文的支持下,派遣一批小太监穿越禁军的封锁,出宫召集京中所有有能力左右朝堂局势的文武大臣入宫,商议如何收拾残局。

  当柴慎派出宫的小太监,却无一例外的空手而反。

  没有一位文武大臣,肯在这时候儿入宫。

  大部分出宫的小太监,甚至连那些文武大臣家的大门都未能敲开。

  王文听到这个结果都诧异了,纳闷的打量柴慎,心说这小子在朝堂上人缘这么差的吗?

  但柴慎对这个结果反倒十分坦然,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他知道,国朝立储、新君继位,那都是有不成文的潜规则的。

  什么潜规则?

  当然就是朝中大人物们的利益。

  可以说,每一个坐稳皇位的新君身后,都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庞大利益集团。

  那这些错综复杂的庞大利益集团,又是从何而来?

  当然是在一次次的斗争,一次次的利益交换当中,逐步逐步成型的。

  就好比鸿泰帝时期,太子的文官集团,秦王的武将集团,以及齐王的财政集团……

  这些紧密结合在有继位希望的皇嗣身边的利益集团,既是这些皇嗣在朝堂中的根基,也是他们与其他皇嗣争斗的武器和铠甲。

  无论最后是谁成功御极,他都必然会大肆封赏这些昔日为自己奔走声张的旧臣,以他们为统治基础,打造独属于自己的朝堂局面。

  这就是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也是为什么夺嫡之事如此残酷,历朝历代仍会有那么多聪明绝顶的文臣武将,趋之若鹜的往里扎。

  当然是因为利益足够大,一朝赌赢便能平步青云,一举超过旁人数代人,乃至十数代人的积累!

  某种意义上,闯过夺嫡这场残酷斗争的新君,与他麾下的利益集团,算得上是互相成就。

  这同样也是为什么都是皇嗣,有的皇嗣刚一生下来,就有文臣武将在为其奔走声张,各种花团锦簇的贤明小词儿跟不要钱一样的在朝野传播。

  而有的皇嗣,都长到而立之年了,在朝野却还是个透明人,莫说那些真正掌握权势的三公九卿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就连一些得势的太监都敢给其脸色看!

  唐王柴慎,就是这样的小透明。

  他在朝堂上,没有任何得力的文臣武将。

  他自身,也不代表任何人的利益……

  此刻他现在以主持大局的身份站出来,召集朝堂中的大佬们入宫议事,落入那些大佬们的眼中,就等于是:‘这小子想白嫖老夫?’

  大家以前都没接触过,我们连你小子是个啥样人都不清楚,你也没有给我们高官厚禄以及春天的第一杯明前茶,甚至连以后要给我们加官进爵的许诺都没有,上来就要我们搭梯子送你登上皇位?

  这不是想白嫖是什么?

  这谁肯来?

  有能力左右朝堂局势的文臣武将,哪个不是聪明绝顶、权势滔天的当世一等一的人物?

  就连有有实打实利益的夺嫡,这些人轻易都不会下场……

  更别提是连份从龙之功都没有彻头彻尾白嫖了!

  ……

  王文预先的确是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儿。

  但在经过柴慎提点了几句后,他很快就回过味儿来,调侃的笑道:“那我这个最大的‘从龙之臣’,你不得结结实实的给我封个大官?”

  柴慎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大将军但有所求,小王无有不允!”

  王文无声的“嗤”了一声,笑道:“你知道你好大哥上位后,给我加封了什么官吗?”

  不等柴慎回答,他便又说道:“淮南安抚使。”

  柴慎怔了几秒钟,回过神来不敢置信的问道:“实封?”

  王文拍了拍他的肩头起身:“你说呢?”

  轻飘飘的两巴掌,却拍的柴慎整个人都抖了三抖。

  他知道,这是王文对他的警告……

  王文悠然的舒展着身躯,轻声问道:“朝堂上说话声音最大的是哪个官?”

  柴慎下意识答道:“首推蔡京蔡相。”

  “蔡京?”

  王文伸出一根手指头轻轻挠了挠太阳穴,心说这名听着怎么耳熟呢:“朝中有没有一个叫高俅的官儿?那人挺会踢球儿的。”

  柴慎认真的回忆了一会儿,摇头道:“小王不曾听说过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