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金黄 作品

80.四十回下 馒头庵思凡懒修行(第3页)

$(''#content'').append(''

姑话音刚落,从她身后马上转出来两个小尼姑,正是净虚的两个小徒儿智善和智能,一时都上前来拜见。

两个小尼姑都只有十几岁年纪,虽着缁衣却不掩丽色。

因为常常可以随着师父进贾府拜会,她们倒早与宝玉等是相熟的。

尤其是那个智能小师父,自从上回在贾家遇到秦钟,两人互相都存了一些情意,只是未曾挑明。

此时她站在净虚身后,抬起一双含羞带怯的眸子瞧了一眼秦钟,又赶紧垂下眼睛去。

只这样一眼,便将秦钟的心里看得痒痒的。

宝玉看一眼秦钟,又看一眼智能,颇觉有趣。

这两个人方才趁没人的时候偷偷摸摸在那边厢房里不知做下些什么,以为别个都不知道呢。

因凤姐还在一旁,他不敢多话,便努力忍着笑,心里却打定主意,若有机会,一定要好生捉弄一下他们。

殊不知,不论是秦钟和智能的“眉来眼去”,还是宝玉的“欲说还休”,全都明明白白地被凤姐看在眼里。

只要不涉宝玉,凤姐便也懒怠理会,所以只做不知罢了。

净虚堆上笑来,上前合掌施礼道:“阿弥陀佛,贫尼问奶奶和爷们好。贫尼知道,诸位虽是在那边用过斋饭,但毕竟也辛苦了一日,老尼预备了些点心,请贵客们随喜用些罢。”

净虚虽在北方修行多年,她的原籍却是在南方某地,乡音极重,许多咬字也不清晰,这些年也没能改了一点,说话时每句话的尾音都微微上扬,倒像是唱歌一样。

秦钟觉得有趣,私下里有时也学她说话的语音语调来逗智能开心。

净虚说罢,一侧头,智善便会意,将手中的托盘递前来给凤姐等看。

托盘上面托着一个小笼屉,不知里面是些什么。

凤姐懒懒地道:“你也算有心了,放在那里罢。”

智善依言将托盘放在炕桌上。

宝玉好奇揭开屉子看时,只见白花花、松腾腾,却是三只馒头。

宝玉不禁失笑道:“嗳,才吃了饭,这会子谁吃得下这个。”

凤姐却在另一头支着腮笑道:“瞧瞧,你竟也有个露短的时候儿。你不认得这个,这是水月庵的馒头,跟寻常的馒头可大是不同,远近是极出名的。”

净虚听她说话,越发在脸上堆出满满的笑来,道:“阿弥陀佛,要不都说奶奶厉害!可不正应了那句俗话儿——‘奶奶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以前咱们庵里做善事,也将馒头半卖、半送地给附近的百姓吃,都说好吃。一来二去的,大家倒忘了什么‘水月庵’,直管我们叫‘馒头庵’了。”

净虚说罢,自己先笑起来。

什么“奶奶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世上哪有这样的俗话儿。

凤姐知这老尼姑是刻意卖傻、奉承,但毕竟听着十分受用,只从鼻里哼了一哼,唇角微有笑意。

净虚见凤姐心情好,忙趁热打铁道:“这馒头不比我们往外头卖的那些,不是伙房里做的。厨下的人手脚粗,不敢到贵人这里现眼。这是我这两个小徒弟刚在小厨房里做的,用的是精白面,又细细地筛过好几回,最是干净,内里还调了时新的馅子,奶奶爷们尝一口便知。”